战“疫”24小时|我们一直在


24小时

1440分

86400秒

        从晨光熹微到夜深人静,成都龙泉驿公安在你身边。

        驿都城有一名确诊病例,这一消息公布后,无疑就是一枚洲际导弹,炸响了龙泉驿全境,老百姓的内心无不涌起千层浪,顿时人人自危。

        龙泉驿公安分局的会议一个接一个,笔落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防疫的压力层层传达,犹如千斤巨石,愈发沉重。

        所有人员召回,立即投入工作,哪怕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地方,也抓紧打飞的回来。疫情就是命令。

        烈日当空,部署亦是紧锣密布进行,防疫战悄然拉开序幕。

        蓝色的战地帐篷(棚顶上喷洒上四个白色的大字:应急救灾)外,一面中国共产党党旗迎风(不是带着百花香,而是火焰山的热浪)飘扬,那把金色的镰刀,在烈日下愈发醒目。

        车来车往,人流熙熙。

        为圈住可能被传染人群,被划为中高风险的小区拉上警戒带,只出不进。

        空气凝重起来。

        高温天气,路人垂头丧气地低头走着,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即便是打着遮阳伞的女士也忘记了优雅,用白皙的手背,胡乱地揩着大颗大颗从脸颊上不断滚落的汗珠。

        几只知了从树上跌落下来,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也许它们热晕了吧。


        然而,龙泉驿公安的执勤民、辅警在烈日下巍然不动,刺目的阳光照射在他们的反光背心上,泛起金色的光芒,给愁眉苦脸的路人以坚定的信心。

        也就是在这一刻,全局拧成了一股绳,统一的蓝色制服、单警装备,还有蓝色口罩,模糊了刑侦、社区、治安、经侦、禁毒、交警,以及机关科室的业务分工,大家齐上阵,龙泉驿公安可谓“倾巢而出”,一个都不能少。

        晚六点,九百个核酸检测点开始服务群众,为排成长龙的每一个人员进行快速采样。更多的警力上岗,人手严重不足,步巡、车巡、设卡,每一个角落都有执勤民、辅警的身影。

        时间不断往前推移,嘀嗒—嘀嗒—嘀嗒,日头坠落,夜幕降临。

        家家户户的灯,犹如星星点灯似地次第亮起。

        整八点,街道两旁的路灯也亮了起来,橘黄色的光芒洒在依旧坚持在岗位上的民辅警身上,大檐帽上的国徽闪烁光芒。


        帐篷里、警车引擎盖上,更多的是路边蹲,他们一律吃着盒饭,努力填饱肚子,为通宵执勤做好准备。

        时间继续往前推进,嘀嗒—嘀嗒—嘀嗒,仰望苍穹,群星闪烁,已是凌晨时分。大街小巷静了下来,人们在凉爽的空调房里坠入梦乡。

        不知道什么时候,月亮不见了,也许是爬进云层,睡瞌睡了吧。

        眼皮打起架来,执勤民辅警就在即将睡着前摇晃下脑袋,继而原地走走,驱赶走睡意,随后继续坚守岗位。

        执勤民、辅警脚站麻木了,实在熬不住了,在他们即将倒地前,赶紧爬进开着空调的警车,喝一瓶荷香正气液,吹一会儿空调,用冒汗的手握成拳头捶打麻木的双腿,咕嘟咕嘟喝水,恢复一点力气,然后下车继续执勤。


        如果有人说这是特殊时期的一道风景线,我更愿意认为,这是我们铮铮誓言下铸就的钢铁长城。

        如果有人问,这样沉闷的一天有什么可以拿来调侃的?这样的一天,只是三年战疫的普通一天,毫无特殊可言。

        不过,这样的高温天气,让我想起他们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的制服。对了,他们湿透的不仅仅是蓝色的警服,还有贴身的幺裤,太多汗水,完全可以揪出水来。可惜没有照片特写,也许负责摄影的同志觉得这有碍观瞻吧。

                龙泉剑客

      二O二二年七月十八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