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活动,虽然时间很短,但却让我了解了苏轼这个人,和他的一生。从年少时的意气风发,后经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过着他平淡但又不平凡的一生。他的人生跌宕起伏,大起大落,但可说是尽情人生!
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和心怀百姓的清官,虽说他的家族算的上是名门望族,但他的成就很大一部分来自自身的努力和付出。在苏轼那个年代,富家子弟都只热衷于享受生活 ,不懂得进取努力,至使一生平淡,然而苏轼就是他们中的一股清流,不仅没有安于现状,反而比常人还要刻苦努力
苏轼经常去民间学习一些诗词文赋,所以他在很小的时候就体会到了民间的疾苦,这种经历不仅为他的文学创作增加了几分色彩,也为他此后的为官之道增加了几分仁慈。
苏轼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周边的人,都是礼貌对待,就是这么一个温和礼貌的人在官府却是几经波折,好在他是一个乐观阳光的人,即使面对几次发配边远地区的遭遇,苏轼不是甘心如此,而是在这种境遇下, 每次遇到窘境,他都是淡然面对,他的心态着实是最值得快节奏中的我们学习的。
苏轼这个颜值与才华并存的诗人也是一个好厨师,他没事了就研究母亲的烧菜方法,长此以往就对烧肉有自己的见。
他亲自下厨烧出了肥而不腻的肉,这种肉流传至今,就是颇有名气的东坡肉。通过这个流传至今的肉肉,可以感受到大家对于苏轼任职期间的满意和敬重。无论朝廷有怎样的变化,苏轼爱民爱国的初心从未变过,对于这么一个有民族气节的诗人,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和缅怀。
苏家兄弟情谊之深厚让人罕见。他们是兄弟、是师生、是诗词唱和的良友、是政治上荣辱与共的伙伴、是精神上相互勉励安慰的知己。翻看一下两人的诗集,很大一部分是两人的互答诗,苏轼几乎每到一个任所就给子由寄信赠诗,晚年被贬谪时更甚。
这次活动,让我学习到苏轼身上可贵的精神,收获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