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升级最重要的工具是什么,答案是做。对此,自己的感悟是“做是君王,想是将军,知识是士兵”,在做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好准备,做好准备的原则是“限定意外,定义能力”。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自己想到的“做”的方法是先易后难。但是,这只是自己对“做”的看法和感悟。
对上述的感悟经过实践之后,发现自己的感悟存在以下两点错误:
第一,做事情的时候,首先需要开始的是最难啃的骨头,因为麻烦的事情若在一开始不去解决,身体的拖延就会产生。
此外,“麻烦的事情”在没有解决之前,你的心理会一直有负担。且有了上述的心理负担之后,简单的事情也不会做到令自己满意。
自己的一家顾问单位的员工手册需要自己修改,因为内容太多,自己将这项任务列为困难的事情,所以自周一拖到了周三才开始解决,而且在周三之前,自己总是惦记着这件工作没有完成,这导致自己的身心不能完全投入自己真正完成的工作。而且,因为这件事情本身比较困难,所以自己总会给自己找各种简单的事情去做,进而变相的拖延。当自己在周三开始完成这件任务时,发现任务本身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困难,只是需要将其每个部分进行分解就可以了,所以,这件在自己看起来很困难的事情,真正解决起来,却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且在完成这件任务之后,自己大脑的负担顿时消失,在解决简单事情的时候,效率明显得到了提升。
所以完成任务最忌讳的就是自己的主观判断,以及拖延,越拖延“任务”困难的程度就像“复利”一样,在你的脑海里不断的增大,直到让你丧失去解决它的信心。
第二、“限定意外,定义能力”的基础上还需要增加“持续”
在完成任务的时候,为了避免意外因素以及自己对能力的高估而导致自己最终不能完成制定目标的失落。提前给意外事件预留出调整的空间和时间是完成目标的必要条件之一。
此外,也要在自己预估完成任务的时间上给自己打个7折,让自己不要因为没有在自己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而失落。
除此之外,在意外和能力打破任务原有的轨迹之后,还需要的就是制定新的调整目标,让自己回到正轨。简单来说,就是让自己对任务本身形成“持续性”,这样自己的身体就会形成相应的连接,进而避免自己的拖延。例如因为朋友的聚会,打破了自己完成任务的计划,那么,在朋友聚会之后,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简单回顾一下任务已经被完成的部分,以及未完成的部分,并制定接下来完成任务的计划。
不要小瞧这个回顾,它是你思维对任务本身的“持续性”。
人生的作弊器就是学会学习,并达到第三个阶段,学会他人无法教你的东西。在学习笔记中自己总结教会别人是检验学习能力的最好方法,且在做对的时候,一定要通过熟练去强化。并通过记录,检测自己单位时间的价值,然后再去纠正。在实践中,自己对此有下述几点感悟:
第一、教会别人是检验学习能力的最好方法
教别人的时候,你需要调动自己对知识的记忆以及你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需要语言对你所要表达的知识进行转化,与此同时,还需要将知识附着在自己的身体语言中。
此外,教别人的时候,最主要的就是把知识提炼成最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述,这又锻炼你的概况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教会别人是检验学习能力的最好方法的原因所在。
在实践中,即使你不具备上述的所有能力,但是只要你找到一个你已经理解的点,并去主动的教别人,你相应的能力就会被锻炼出来,原因很简单,因为开始做就是君王。
第二、熟练的前提是正确和耐心
做到正确之后,方能开始熟练。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做到正确需要你放慢自己的行为和思维,这一点很难,并需要极大的耐心。自己练习写字的时候,每一笔一画都需要主动的去放慢,自己的心就会特别烦躁。所以做到正确,是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的,而熟练也是需要耐心的。在熟练之前,先把自己需要付出的“耐心”汇集一下,进而保障你做到正确。
第三、记录要持续且频繁并内化为行为
自己对记录本身进行了践行,不过在实践中还是没有将其持续下去。原因就是自己总是在完成大项任务(2个小时以上)的时候才去记录,但是一天中不可能总在完成大项任务,这就导致记录的行为没有在自己的身体中进行连接回路,自己也没有感受到记录给自己带来的帮助。
所以,为了可以使我的记录内化为自己的持续性行为,自己需要的就是-凡是事情,皆有记录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