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了一个视频,题目是为什么生二胎的越来越少?
视频里的先生语速很快地在15s的视频里说,以前生孩子是投资型的,是为了未来作保障,收获要比投资高。现在生孩子是消费型的,生个孩子投入太高,回报相对预期要低很多。
不知道这是经济学理论还是社会学理论,看起来有点荒谬,但其实最能表达出现时我们的周围对于生育下一代的观点。
生孩子,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不久以前,养孩子还是为了防老,所以千方百计的生儿子,好像他和你姓就能养你似的。
到了70/80后的时代,生孩子更多是水到渠成。婚都结了,下一步就是生孩子了。对于感情较好的家庭,孩子又多了一层爱情结晶的寓意。也有纯属意外的,反正要结婚的,和谁其实没什么区别,有孩子那就结婚呗。
到了90后00后的时代,暂时好像没和80后差太多,意外的比例可能相对提高了一些。
很多时候生孩子是我们人生必须做的一件事情,就好像去旅游,总是要完成当地必打卡的地点一样。
客观的规律总喜欢刨除主观的情感,可是,如果没有情感,不管是婚姻还是生育,都和动物没有任何区别了。
我们选择一个人共同走进婚姻,不只是为了一起吃饭睡觉一起玩,而是愿意每天对TA付出爱恋,让TA感受到爱的力量,为了和TA一起分担生活的压力和风险,愿意一同承担不期而遇的困难,愿意互相扶持共同成长。
两个人决定生育一个孩子,不是为了防老,不是为了寄托希望,而是两个人一同带来一个生命的诞生,为TA付出爱,与TA一同成长,收获这个生命带来的情感馈赠。
我们无法向任何生命索取回报,包括自己,生命和生命之间的联系,只有情感。
我们与爱人、家人、孩子之间,以情感为基础的关系,让我们生命的力量得以伸展释放,让我们拥有更充沛的关系更丰富的力量,让我们自己成为更饱满的人。这才是我们经历生命的意义。
你准备好付出你的情感,付出你的爱了吗?
没有?那就先别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