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如何看待“叛逆”?——多维思考课程实录

周六《多维思考》课程讨论“叛逆”,10位高中生参与,其中九位自认为“过来人”,我很好奇高中生会怎样看待叛逆这个论题、如何展开探究?

这次陈治平主持讨论。他的框架:

1,你曾经怎样叛逆?

2,叛逆的定义是什么?

3,如果你是父母,如何对付叛逆的孩子?

4,青少年叛逆时希望父母如何对待自己?

5,青春期的叛逆是必然的吗?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个班比较平静,叛逆行为仅限于交白卷、打游戏、上课不听、给老师车胎放气,没有什么新花样;

有一人答曰“反问四联”— —为什么?凭什么?有什么用?那又如何?

举个例子,“请你好好学习”,标准回答是:

我为什么要好好学习?

我凭什么听你的?

学好了有什么用?

就算考上清华又如何?

大家不由对这个对答如流的小战士报以慈爱的掌声;

还有一个高一小朋友曾企图用好成绩换取“父母放弃对自己的管理权”,毫无悬念这个策略失败了,但他至今没明白为何会失败,同样被大家报以慈爱的微笑;

总结一下,

叛逆的对象是家长与老师,

主要形式为语言或行为,

冲突方式包括正面和冷战;


高中生们由此对叛逆自定义:

1,青少年时期的自我膨胀;

2,和父母争夺管理权;

3,用强烈的方式探究世界,寻找另类自我;

4,调节情绪的方式;

我作为一个成年人,对叛逆的定义是:

成人高、孩子低,孩子必须听听成年人的,这种强制不平等造成叛逆的概念;举个例子,一旦意见不同,我们从不说同事或者朋友叛逆,只说孩子叛逆;

这么看起来,小孩子挺悲催的[呲牙]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现在给大家升级做“爸爸”,如果你的孩子青春叛逆,你会怎么处理?

1,家长自我思考,等待时机,伺机找到解决方案(这么看来孩子们比很多家长成熟)

2,如果只是小叛逆,通过劳动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

3,交流,根据双方要求,制定一些规则;

4,先说道理,实在不行再说;

5,找根本原因,实在不行看心理医生

6,随意,但不能超过底线;立即被追问“那到底有哪些底线?”、“真超过了怎么办?”,答曰“动手”;再追问“打不过儿子怎么办?”,愣了半天说“再生一个”,大家再次报以慈爱的大笑;

小朋友们觉得爸爸并不好当......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果极度叛逆家长该怎么办?大家提出了叛逆的几个场景:

1,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盗窃强奸之类;

2,暗网游戏,比如蓝鲸游戏之类的自杀游戏;

3,刷卡买游戏,一刷几万块;

4,长时间离家出走;

同学们思考后认为“这时不是化解叛逆,是全家共渡难关”,这个认知倒是正解[强]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作为孩子,你希望家长如何处理你的叛逆?

一小朋友说,希望父母和孩子一起旅行,多经历一些事,这样会有话题;我问他“你真的喜欢和父母一起旅行?”,他说会去的,即使到了目的地自己单独去玩,但其实和爸爸有好几年都没什么话说了,关系不好不坏,就是没话题,旅行中总有一些事件或闲聊,能增加一些可谈的话题(我听得有点心酸);

和孩子一起进行孩子喜欢的娱乐活动,了解一下孩子的兴趣爱好;

支持孩子和异性交往,这个大家都同意;即使已谈崩正在角落默默舔伤口,也希望父母支持自己谈恋爱;看来大家是真正回到小孩身份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青春期的叛逆是必然的吗?并不是!

孩子们的回答:

如果有很多途径探索另类的自我,有成就感,不被强迫,父母老师能为孩子们提供机会、打开视野,遇到困难能及时相助,不是嘲笑责备,真的是没机会叛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欢迎报名寒假课程,张荣老师电话15651800877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