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88后,我生长在农村。我国改革开放也是在8o年代,而我的父母属于低层次劳动就业者,我成为了留守儿童。正因为我是留守儿童,所以不希望我的孩子走我儿时的路。
人的一生有很多抉择:如穿什么衣服,什么鞋子?上什么学校?考什么专业?就职什么工作?……但是选择了什么,就等于放弃了什么?
我选择了自己带孩子。我觉得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没有机会重来。我选择在老家上班,虽然只是杯水车薪,给不了他更好的物资享受,但我能给他永恒的精神财富-父母的陪伴……
现在物质条件好,孩子们都有攀比心,知道用书包要用拉杆的,用电话手表要用小天才的……我家小孩也有过这样。我之前给他给了一个电话手表是山寨版的,他班上有一个小朋友带的电话手表是正版的。他放学回家对我说:"妈妈,别人说我的手表很out,我不要这个手表了"。我佯装生气地说:"那你去跟别人做儿子算了,妈妈的资金没有那么雄厚,你那样挥霍,我可养不起你"儿子立刻对我说:"妈,我错了"。到了晚上和儿子亲子谈心,我向儿子说了种种,儿子抱着我说:"妈妈,我再也不和别人攀比了"。(原来,儿子同学的爸妈在外地打工,他要什么他爸妈会给他寄回来,他父母觉得是对他的亏欠,而爷爷奶奶溺爱他,更是要什么,买什么?)后来,儿子真的再也没有攀比过,给他的零花钱,他都会赞起来。等有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用。
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虽然给不了儿子更好的经济条件,但我不后悔当初的选择。我没有错过他的点滴生活。我们给他定的是每晚8点亲子环节,8点半一到准时准点睡觉;在双休里,我和儿子一起做家务劳动。一起做作业,他要是先做完,他会看一会儿书,等一下我;然后我和儿子一起玩耍。玩耍有去公园散步,去乡间参察植物生长,或去游乐场。至少,在我老的时候,回忆里全事一家人的点滴,儿子的日常我们没有缺少,没有遗憾!
我曾在朋友圈转发过这样一段话:
开学第一课,今天开学被这句话刷屏了: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挣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不够他败家一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管教,陪伴,等孩子大了,你一辈子没挣到的钱孩子一年就挣到了!你在哪方面付出,就会在哪方面收获,孩子的教育时效性太短,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孩子优秀了,你留钱做什么?孩子不成器了,你又留钱做什么!🤗
——致父母!我们共勉
其中有朋友认为我是负能量(他在外打工,把孩子留给了爷爷奶奶)。当然,朋友也是爱孩子的,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资生活。我想说:我不认可,也不反驳。就让时间来证明陪伴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