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野之苹(上)

                                                                                                                   ————

大约是春季,溪中荇菜染绿春水的时节。

清晨,奶奶收到了小念的来信,信中告归。奶奶放下信纸,听见炉中水沸,她望了一眼远处山岳,转身进了厨房。

第一餐:香干马兰头

奶奶熬了小米粥,白砂锅里放入瓷勺,粥米绵绸细腻,滋味香甜。盛了一碗放在木盘上,白气氲开。

马兰头,溪水洗净后,以沸水汆熟,切成细碎也可,不切也可,用盐、糖稍微腌制。奶奶拿出平日里闲来无事备下的香干,切丁。同马兰头拌在一处,淋上香油。放在粥旁,端起木盘,坐到门前的石凳上。

远处农家有白烟升起,朦胧里,沉睡的村子苏醒过来了。

马兰头算是春食中极为清新可口的一种,《蔬食斋随笔》中有诗云:洵美草木滋,可以废粱肉。

她从前读汪曾祺,有训示云:若嫌味道略寡,可加入海米。前两年还会这样增鲜,近来口味越发清淡了去,这样吃着,也可口。

有时晚归劳累,便学着《随园食单》:取嫩者,醋和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

几日后,奶奶正午睡着,听见门口响动,缓缓更衣后步出卧室,小念已端起茶水,兀自解渴。婆孙二人相视而笑。

“今年的新茶甚是清碧。”

“去年更甚。”

第二餐:荠菜头饺子

幼时,奶奶教小念念诗,辛弃疾有诗云:春在溪头荠菜花。诗经里写:其甘如荠。于是小念对荠菜的认知从那一首首泛着春日青绿的诗歌开始,蔓延在奶奶手心里碧玉般通透的荠菜头饺子里,绵延不绝,魂牵梦萦。

去城市生活以后,小念也在市场里买了来吃过,荠菜作为一种常见的野菜,早已走入寻常百姓家,它性味甘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小念学着奶奶的方法,清炒,做汤都试过,味道却总不如记忆里那般。男朋友吃不惯,抱怨几次后,小念便不再做了。

分开前,小念一直顺着男朋友的心意。小念总是觉得,爱一个人,就要承担为彼此改变的代价。可是分开时,那个男孩子头也不回地就离开了,连回忆也一块带走。

现在想来大约总是错过了最好的时节:带着锯齿的翠绿荠菜叶在每年的三四月间最为鲜嫩。等到细碎洁白如米粒的荠菜花开起来,那多半已经老了,看虽好看,却失了滋味。而人也是一样。

早晨,小念早早起了,昨晚她央着奶奶包荠菜头饺子,奶奶点点她的眉心,笑言:还是个小姑娘!

荠菜性柔,适合与肉食搭配,洗净,切碎后与肉拌着,洒少许盐,可加入蛋清,让两者更为糅合。

饺子包好后,清水煮熟至面皮晶莹,隐约可见绿色,加入少许青葱,趁热食用,滋味极鲜美,一如童年。

苏轼则有《与徐十二书》:“今日食荠极美……其法取荠一二升许,净择,入淘米三合,冷水三升,生姜不去皮,捶两指大同入釜中,浇生油一砚壳,当于羹面上……不得入盐醋,君若知此味,则陆海八珍,皆可鄙厌也”。

此法适于早晨配羹汤食用,正应了东坡的那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间清欢,总藏在那些用炊烟唤醒,又在炊烟中安睡的村庄里。食物用它们最质朴的面容为埋头山野间的人们带来最清凉的欢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江南春天,就是野菜的一场大型时装秀。 每年惊蛰一过,和风细雨拂遍江南,秀场帷幕就此拉开,各种野菜经过一冬的精心准备...
    企鹅吃喝指南阅读 4,560评论 2 15
  • 好久没有梦见你 梦里。你看见我发的朋友圈。 以为我有了新的男朋友 打电话过来。 很郁闷也很急躁的追问 我也抱怨了你...
    初心已燃阅读 780评论 0 0
  • ##我也不知道写什么好啊 *想想写点啥啊
    米拉拉奇阅读 3,414评论 1 51
  • 她和他曾十指相扣,手里心紧紧珍藏着的是名叫爱情的指南针 那枚指南针,可以让他们找到名叫幸福的终点站 起初,他们步伐...
    爱幻想的猫阅读 2,750评论 0 1
  • 鼓起好大勇气说喜欢你。 你说对不起,问题在你,我们还不够了解。 我以为只要我多努力,就可以慢慢了解你...
    我去找你好不好阅读 3,70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