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意外的发现,到一声敲响大门的声音,再到一行行的纯粹黑暗,把无关的神秘串联起来形成一张巨大的网…
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太多太多无法解释的事情,让我想无理由地相信所谓注定的缘分。这个缘分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也可以是人与事物之间的,甚至可以是人与某种无形的认知之间的。诡橘且神秘,无关风月又水到渠成,仿佛一双无形的手将天地间不同彼岸的珍珠串联成一条剔透的项链,完成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制作。
一个多月前的某一天,无意间打开了公众号的最新推新,令人惊讶且欣喜的是看到了好友无涯的将近五千字的投稿被录用了。可以说这个意外的发现,开启了我们两人之间通过信件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一本唱响了绝歌的书将一个人带到我面前,自此对黑暗与光明有了更深的思考。
这本书就叫《绝歌》,而这个人是《绝歌》的作者——于14岁杀了陌生小女孩和好友淳的少年A。
起初,我沉浸在无涯细腻而沉重、散发着自我思考光芒和理性感性交融的描写中,而迫不及待地想走进他的世界,渐渐地,我沉思于A的无尽黑暗、极度纯净的重叠世界里。
他朝着我的认知打开了一扇门,以神秘而幽暗的诱惑为吸引开启,最终又奇迹般地发掘出净透与明亮。
血腥且残酷无比的细腻描写让我紧紧攥住拳头,无法想象当时他的绝望和承受,一度无法理解他的所谓舒适与死亡的融合。然而,彻底的自我剖析、毫无避讳和隐藏的追求“纯真”又让我看到了极度敏感脆弱的,甚至值得去关怀的他。
这样想法的出现,对于我来说并不是撞击,更多的一种砸在心底却没有声音的闷响。A所代表的一类人物,我想不能按照局限的固有的思维去理解。(巧就巧在这里,在看到这本书之前,刚刚好正在看《革命道德——对革命者的精神分析》,而这本书其实是从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待这一类人物,这样的巧合很奇妙,然而这毕竟是第三者,远远不如第一人称的书写来得真实而震撼。)
我们都知道有阳光的地方,必定会投射阴影。然而又有多少人看见最黑暗的时刻也是最接近光明的时刻呢?
这个世界是为了实现美好而存在的,历史长河就像是一张过滤网,只有符合要求的东西才能裹挟着生生代代人奔赴遥远的未来,这些东西逐渐成为法则,一切原则上与之相违背的都不被接受。于是才有了所谓性倒错,性虐待症,于是犯罪就会被惩处,杀害性命成为禁令。
无论多么理解他们的痛苦与孤独,都不可能因此而承认那是对的。然而,却不得不说,正是因为如此,才有这样一群人——如果假设黑暗与光明的空间之间有一条分界线,那么他们则一直处于分界的危险地带,自出生开始就掉入了相斥的空间。
他们在一个不属于他们的光明里寻找着自己的“黑暗”,用出格的表现和行为成为历史发展的一股小小的逆旅,拼命的想重回到自己的世界…他们有他们的信仰,那不为大多数人所理解的、不被世界认可的信仰——对死亡的趋向……
因为不被认可,所以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造就着自己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是纯净到发亮的色彩,是脆弱却为己珍爱的天真,是任何人都不可触碰的纯洁。我一度认为这是追求极致的黑暗反而呈现出来的洁白。其实与他们相反的我们,也有一片净土,也有不能被侵犯的圣地,也有至高无上的信仰和一生为之拼搏为之守候为之追求的理想。
只不过,我们只能因为相同的脆弱与孤独而施于低价可耻的同情,却要为更大的不同而施于原则上的否定。
从A开始,我逐渐认识到,有另一种存在,是背离我所追求的光明的。就像之前我所说的那样,这是一声闷响,告诉我许多事情都不仅仅只是对与错,也不存在绝对。我开始怀疑自己过去的信仰,怀疑自己所追求的理想,那些心灵与灵魂的绝对干净与纯真,那些生活的绝对平衡和思想的绝对正确。在这之前我也为自己的某种“背离”而忧心忡忡,困扰不已。
然而总有一种巧合让人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奇迹。总有一种偶然会将烦恼迎刃而解
之后我又接触了一位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作家——三岛由纪夫。第一次拿到他的书《午后曳航》完全是因为别人的介绍,而不是出于本心。然而我却意外地发现,他描写的也是这一类人,甚至连他自己就是这一类人。
显性的描写——血腥的杀猫场景,孩子们之间的黑暗对话与可怕的念头再次出现,我仍然没有丝毫的适应,一度觉得可怕,又一度为此落下泪来。然而又有隐藏在字里行间极其隐晦的描写——登的心目中,龙二神一般存在的英雄形象的破灭过程象征着作者本人由于性倒错而追求的完美男性的梦想的不可得。
最后三岛在小说里安排了六个孩子杀掉龙二的结局。没有一点犹豫,也没有一丝反悔的痕迹。龙二的被杀是登内心最后防线的冲毁,也是自己求而不得的绝望。
我直到最后一个字都在祈祷着登的反悔,然而所有的幻想都停留在最后一声急促且肯定的话语里。原来,是这样的一部小说啊,我这样感叹着。作者没有管世俗的看法,执着地写下了他认为的应该的走向,写下了他内心的真正映射,那对于现实的否定的无视和对死亡趋力的追求。
真正的点悟是在最后一篇有关他的一生的文章里。写下最后一部小说后毅然决然的自杀离去。终于,他不再将自己的矛盾和痛苦仅仅映射在文章中。一条鲜活的生命的逝去,一个文学史,又开创了新的美学观的星的陨落是让人可惜悲哀,然而他们终究不同,我们又有什么资格为他们觉得正确的选择而施于同情呢?或许这样的反潮流从黑暗而起必定走向自我毁灭,但是死亡对于他们来说或许意味着另一种重生,也许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会被接受和认可。
我们必须清晰,世界上存在着另一种人,也必须清楚,世界上也许只存在着一种原则上的底线。什么都是相对的,黑暗与光明,正义与非正义,对与错,美和丑……然而无论怎么样,总有一条底线不能突破。
正如A,他突破了这条底线,得到了他想要的纯粹,也曾享受着带来的舒适,可是,最终他却因此付出了代价。这个代价不是外人所给予的,而是有心而生,并且甘愿受罚。他仍然在追求着内心的纯粹,可惜,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要把自己抛弃的作为一个人的心给找回来,竟是如此困难和艰辛。”他用一生的代价,去换取一次重新认识世界的机会。我想,那也将是登和他的小伙伴的结局……
我想,我很难再去翻开三岛写的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有偏见和不理解,只是,这是巨大的悲哀,而我,却无法承受。
最后,用《绝歌》的话来结尾吧。
“为什么不能杀人?”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你绝对、绝对不能做。如果你做了,你自己会承受远超乎你所能想象的无边苦难。”
惟愿天下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