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用和贵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意思是说宣传推广礼仪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营造和谐融洽的相处氛围。所以,我们要谨言慎行,尊老守礼,与他人和睦相处。


《弟子规》也提倡“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前去面见长辈时,一定要快步走向前;跟长辈告退时,一定要慢慢地往后退下。长辈问话,一定要站起来恭敬地回答,视线不能随意转动、飘忽不定。


要求我们在面对长辈提问时,要进退有度,坚定沉着,不能没有分寸地乱窜,也不能没有定力地乱看。这是一种礼貌与自信的表现。在长辈面前惊慌失措显得不够稳重,眼神飘忽则显得为人轻浮。


所以,我们在跟他人说话交流时,一定要注重眼神的交流,用眼神示意“我在聆听”,这样才能有助于交流的顺利进行。


有一次,曾子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问他:“以前圣贤君王有至德要道,教化天下百姓,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知识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对老师的尊重。后来,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人广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清朝末年,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一起推荐了另外两个书生。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曾府面谈。可是到了约定的时刻,曾国藩故意不出面,让他们在客厅中等候,暗中却仔细观察他们的态度。只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刘铭传一个人安安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后来曾国藩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画,只有刘铭传一人答了出来。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官。正是因为刘铭传知礼守礼,能沉住气,所以他才能最终脱颖而出。


无数尊礼守礼的先人故事告诉我们,恪守礼仪并不会让人觉得我们迂腐,反而会让人们觉得可敬。尊重是相互的,要想打造和谐团结的社会风气,每个人都要遵守礼仪规范,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