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也算得上是一个特别贪玩的孩子,几乎每天都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出门玩,常常会玩得灰不溜秋,满身泥土,饿了肚子,忘了时辰。
夏秋季节,我最爱和小伙伴们一道,划一条船去村东边不远处的牛棚洋边玩耍,去哪儿挖毛脚蟹。
在我小时候,我们湖州水乡有两种蟹。一种是本地产的叫螃蟹,老百姓叫它石蟹,个头小小的,肉少味也鲜,红烧比清蒸好吃,加点土咸菜特别能下饭。还有一种是水产大队放养在漾荡河道中的毛脚蟹,也就是现在的太湖大闸蟹。
太湖蟹,生长于太湖水域,亦称螃蟹,其背壳坚隆凹纹似虎色青黑,腹青白色,腹下有脐,雄尖雌团,内有硬毛。蟹个大体重,蟹黄肥厚,肉质细嫩,腴美异常,辨别太湖蟹可从“青壳、白肚、金爪、黄毛、体壮”这五个特征入手。
“秋风响,蟹脚痒”,从寒露到立冬,是太湖蟹大量上市季节。古人诗曰“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民间也有“农历九月吃雌蟹,农历十月吃雄蟹”习俗以及赏菊、吃蟹、喝黄酒的饮食文化。太湖蟹传统吃法有清蒸、水煮、面拖、酒醉、腌制等,取出蟹肉后,还可制成蟹肉狮子头、孔雀虾蟹、蟹油水晶球、炒蟹粉、蟹粉小笼包等名菜、名点。俗话说:“蟹味上桌百味淡”。因为太湖蟹个头大,味道美,水乡人特别喜欢吃,尤其是酒席宴客的大菜。
我孩童时,牛棚洋那边特别好玩,不仅可以在滩涂上追逐打闹,而且可以在洋边的泥滩上,挖到大大的太湖毛脚蟹。经常会玩得很晚,太阳快下山了,才和小伙伴们一起,拖着疲惫的身体,七手八脚地划着船,拎几只毛脚蟹回家。
那一天,除了玩得开心,玩得尽性以外,我和我的同伴们通常还会多多少少有些收获。不是捉到好多小鱼,就是摸着不少河虾和大螃蟹什么的。有趣的是这样每个小伙伴回家后,长辈都不会批评了,因为人人都带了战利品,晚上每个家都有下饭菜,家人都有荤腥吃了。
牛棚洋是离我们村最近的大洋荡,大约有上百亩的水面积,洋面宽阔,河水清澈,滩涂平坦。洋滩边上,那时有不少地方还有白花花的螺丝壳大滩涂,那儿是我和伙伴们游戏玩耍的好地方。滩涂边的大洋荡,侧是我和小伙伴们的游水,打水仗的天然好场所。
洋荡畔那白花花的螺丝壳是我们江南春水乡的特色风景,现在田园化改造以后,此特色风貌将永远消失了。这是很可惜的,很悲催的。那就让我来说一下,白螺壳滩是怎么形成的吧,以了却心中对传统鱼文化逐渐消亡的情结。
我们江南水乡的老百姓世世代代在这儿生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尤其擅长养淡水鱼,特别喜欢养殖青鱼。
青鱼是一种食肉动物,它最喜欢吃活螺丝,胃口还很大。这儿人们十分勤劳,只要一有空就会摇一条小木船,带上趟螺丝网杆,出门一两天,去太湖那边趟青螺丝。
我小时候,经常看见长辈们外出,趟来满船满仓,沉甸甸的各种螺岘。停在市河里,或靠在河埠头,特别吸村民的眼球,特别召乡亲们的羡慕,谁会趟青螺丝是水乡好汉的标志。
有的村民们一次趟这么一满船螺丝,吃不完,就卖给其他村民一些。剩下一般会马上把趟来的螺丝载往鱼池,成担成担地往养青鱼的鱼池里挑,活螺丝青鱼才喜欢吃,一旦死后螺丝会发臭,这样只能作肥料了。
青鱼一旦吃了活螺丝,会长得特别快,身上会长膘长肉长油。我们水乡养鱼人都知道,水中的青鱼见到螺丝后会把螺丝壳咬碎后,连壳带肉一起吐在水中,然后把螺丝肉吸入口中吃了,剩余的螺丝壳屑就这样沉入水底了,这样养青鱼的鱼荡,螺丝空壳会越积越多,泛滥成灾。
因为螺丝壳不会腐烂变质,就这样慢慢形成了成桶成堆的螺丝壳碎屑山坡。所以每当年底,车干鱼塘时,人们就用担子把螺壳挑到就近洋边的河滩上,就这样,年复一年,慢慢地日积月累,就堆成了白茫茫的壮观的螺丝壳大滩涂了。
我们小时候喜欢在白花花的螺壳滩上玩,尽管螺壳有点扎脚心,光脚走在上面有一点儿痛,可我们从不厌烦,反而特别喜欢在上面玩耍。
因为这地方白花花的螺丝壳堆,硬棒棒的不会深陷下去,没有淤泥,根本没有一点泥渍。无论你在上面打滚,摔跤,晒太阳,挖坑堆山,都不会弄脏衣服。如果一旦身上有了好多螺丝屑的话,也没什么关系,只要你轻轻地用小手拍拍衣服,粘在衣服上的螺壳就会马上掉个精光。
在白螺壳滩上玩半天也无大碍,几乎一点灰尘都没有,非常干净,清清爽爽的,所以我们特别喜欢在这样的地方玩。
如果我们玩腻了,就在洋滩上找东西继续玩。譬如捡砖瓦片,在漾面上打水漂,看谁的飞得最远,看谁打的路径漂亮,涟漪好看等等。有时看谁掷的石头准,或往水中扎小鱼玩等等。
孩童时,我们玩的花样特别多,玩得差不多了,精疲力尽了,我们才开始在滩涂上挖泥翻洞,或在水草下摸鱼捉虾。
一旦碰到贴近水面的大洞,我们就会几个人联合起来,一起挖,最后把挖出来的东西,大家平均分摊。假如一旦发现泥洞口有新鲜潮湿的泥土出现,一定会有螃蟹,有时还会挖出大毛脚蟹来。我们挖泥洞时,如果忘了拿镰刀的话,就会就地取材,用杨树根或桑树或砖瓦片作工具来挖。
有时候,挖着挖着,突然发现洞中的泥浆越来越多,泥土在动,那泥土下肯定会有好事,通常不是螃蟹泥鳅,就是鳝鱼鳗鲡。我们会先用小棒棒去试探一下,看看有什么反应。如果泥浆中有毛脚蟹的话,它要么装死,把脚和钳紧缩在螃蟹甲下面一动不动。假如碰到它的身体,它马上就会有反映,立刻伸出两只大钳子,高高举起,威风凛凛对着你,与你对持,不让你靠近它。
太湖毛脚蟹是一种比较聪明的动物,假如你一时没有什么动静的话,它就会马上趁机从泥土中钻出来,高举着双钳,侧着身,横着走,飞速望湖水方向逃离,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个时候,你一定要眼疾手快,马上出手,先用手压着大螃蟹的甲壳,不让它动弹。然后用手指抓着甲壳靠脚两侧的边沿,慢慢拎起它,离开地面,迅速放进木桶里。如果你不小心,一松懈,没有抓牢的话,它就会逃之夭夭。
要么不客气,和你对抗。剪刀似的钳子就会来咬你的手指,一旦被太湖蟹钳咬上,你不放下它,它绝不松钳;如果你不放手把它放在地上,它会一直死死地钳着你,咬着你,你拍它,打它,都没有用。有时你只要一松手,犹豫怕痛,大螃蟹就会急速逃离。有时手指被太湖蟹咬伤了,流血了,大螃蟹却逃走了,没有抓到,真的让人哭笑不得,得不偿失。
太湖大闸蟹腿多脚长,是爬行高手,它们几只在一起时,有时候会互相帮助,串连逃亡。有时明明把几只螃蟹捉住,放在水桶里了,可当你提着桶回家时,却无缘无故地发现,会少了那么一两只,并不是别人偷走的,而是太湖蟹有神奇的逃生之术。
这么多年过去了 ,我对挖太湖蟹还情有独钟。村上有一位有抲毛脚蟹的高手告诉我,对付螃蟹最好的办法是把捉到的大螃蟹装在大鱼篓子里,再在鱼篓的口颈上塞一把草,把洞口堵死,把螃蟹逃跑的口子封牢。这样你捉一只,再塞堵一次。后来,曾经用他这样的方法去捉太湖蟹,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失望过。真的经验之谈,言之有理,言之凿凿。
捉太湖蟹也是有风险的。靠水边的泥洞窟,不光光是螃蟹光临的地方,也是其它动物的栖息场所。我们在挖泥洞捉螃蟹过程中,曾经多次在洞中挖出蜈蚣、老鼠、癞蛤蟆、地边蛇、乌龟等等。
我们挖太湖毛脚蟹时,一般离水面远的,干涸没有水的洞穴,一般很少光顾,因为这样的洞中往往蛇比较多。靠近水面的洞,或洞中水汪汪的,有蛇的可能性就少,但有时也有水蛇,躲在哪里觅食。水蛇我曾经领教过,被咬过,没有毒,不要紧,我不怕它。
一般水下的洞穴,我们都敢用手插进去摸。如果是摸着蛇,手感粗糙,身体冰凉冰冷的;如果是鳝鱼泥鳅的话,洞圆,水很清凉,手感光滑 ,身体滑溜溜的;假如是太湖毛脚蟹,洞口会有软泥巴,洞不太光滑,东西有扎手感,摸进去毛茸茸的,有许多刺,又好像有东西在一夹你,又松手了,没有什么动静了等等。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个特别轻松的捉毛脚蟹的妙招。它很省力,挺简单,也不用镰刀去挖,也不用手到洞中去摸。
一旦确定洞中有大螃蟹洞后,我会拉一把杂草,直接把洞口堵死,用泥巴封闭一下。过一段时间,毛脚蟹透不过气来了,会咬着草垛,我只要顺势把塞在洞口的草垛一拉,往河滩上一抛,有时毛脚蟹会与草垛会一起被我拉出来了。这方法我曾经经常用,而且累试累赢。假如你堵塞的时间过短,有时毛脚蟹还没有出来的话,只要你一只手拉草垛,另一只手马上插入洞中,这时一般毛脚蟹就在洞口边,很容易被抓到。
通常逃跑时的螃蟹,好抓一些。如果发现螃蟹很大,它退缩进去了,一时三刻,摸不到了,手短又够不着的话,我就会不客气,不放弃,立即拿来镰刀开始挖洞,翻它个底朝天,一直把毛脚蟹抓到手为止。
童年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件趣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似的,常常把我带入美好的回忆之中。现在想想我们小时候的童年,是幸福的,无忧无愁的。是在和小伙伴们的玩耍中长大,放学早,无家庭作业,玩的点子多。
童年真好,真好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