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有朋友说这是他今年看过最好的一部电影,我不信,结果看完后,内心的震撼难以用语言表达,只能用泪水来回敬他们的“真实”。
这部影片从上映初就争议不断,好评不断,也有网友恶意在网上刷恶评。影片名字来源于清华大学的校歌,电影是为清华百年校庆拍摄的“献礼片”,早在百年校庆之后的2012年业已杀青。延宕五、六年至今才上映,当真算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整部影片的处理方式很特别,讲的是四代清华人的故事,却没有完整的一段一段的讲解,而是间接穿插,刚开始我还没有怎么看懂,后来才慢慢理解了故事情节,影片中很多片段都让我泪流满面。
故事的时间起点,便是从1923年,吴岭澜选专业的迷茫开始的。
在那个年代,吴岭澜英语成绩年级第一,文科成绩科科名列前茅,而选了实科(就是理科)的他却物理不及格,这让他很困惑。在校长办公室,校长很疑惑的说道:既然你的文科成绩那么好,你为什么不选择文科呢?吴岭澜的回答是:读实科的人才有出息,文科是没有出息的人读的。
校长梅贻琦的那句“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经世致用的实科,遵循内心的文科,让吴岭澜迷茫。诗人泰戈尔,校长梅贻琦,让他懂得要“寻找内心的真实”。所以,他成为了沈光耀的哲学老师。
1938年,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第二年,西南联大,来自广东豪门世家的少爷沈光耀,眼看饿殍遍地,流血漂杵,顶着家庭压力,毅然投笔从戎,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最终壮烈殉国。三代五将,满门忠烈,先天下之忧而忧。泪点集中在沈光耀将自己的战机撞到敌军船上和敌人同归于尽,以身殉国前,他说的那句,“妈妈,对不起”和笑着说的那句“回家”。
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沈光耀一直秉承着这个理念,所以他会每次开着飞机过来拿一些食物给孤儿村的孤儿们,被孩子们亲切的称为“晃晃”,因为他的帮助,陈鹏才没有被饿死,才有了后来的陈鹏。
1962年,陈鹏、王敏佳、李想同时在清华就读。少男少女,多少有些暧昧情缘。王敏佳因一封信被卷入风波中,被污蔑,被批斗,被群殴,差点命丧黄泉;李想的沉默,陈鹏的托底,让王敏佳的心有了明确的方向。造化弄人,时代的洪流让两个相爱的人擦肩而过。支边的李想,在风雪中救下了张果果的父母,以牺牲的壮烈弥补了过去的遗憾。
故事切换到了现代的张果果,作为公司高层的他,每天面对着身边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复杂人际关系,脸上的微笑越来越少,父母的一番话坚定了他的内心,他明白了自己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毅然决定帮助艰苦的四胞胎家庭。
整部影片,虽是四个时代的故事,从每个故事里放佛都能看到我们的影子。
从吴岭澜选专业,让我想到了高中时,父母老师也是告诉我们选择理科比文科更好找工作和更有前途,然后我们就在他们的引导下毅然决定选择理科,从来没有思考过到底哪科是自己更擅长和更喜欢的,每天投身于繁忙的学业中,却从不曾问过自己的内心这是否就是自己内心真实想要追求的东西,就像校长说的那句话“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之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但丧失了真实,你的青春也不过只有这些日子”。
沈光耀的母亲害怕他连自己怎么过好这一生都没想好,就连命都没有了,所以她拒绝自己的孩子去从军,可是在那个年代,沈光耀一直遵循自己的内心,最终弃文从戎。
整部影片最打动我的便是陈鹏王敏佳的爱情故事,当王敏佳被诬陷,被打毁容,和他一起写信的李想为了保住自己支边的名额,却保持沉默,让王敏佳差点命丧黄泉。还好陈鹏及时赶回来救了她一命,影片中一个片段,王敏佳对陈鹏说:“我现在每天晚上都不敢闭眼,一闭上眼睛就是感觉自己往下掉”陈鹏抱着她说:“我就是那个给你拖底的人,我什么都不怕,我最怕的就是你掉的时候把我推开”太感动了,在现实这个浮躁的时代,我看到的大多都是,男女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却因为一方遭遇疾病或是不幸,另一方像甩掉祸害一样,赶紧甩开,所以现实的人很少有这样纯粹的感情,在这个时代这样纯粹的恋情也是最打动人的。
现代的张果果被他的上司David 设计陷害被迫离开公司,而在后面他明明有机会报复他的上司,可他却拒绝了,因为他和David不是同一类人,父母一代的故事,让他明白,“渡己先渡人”,所以他义无反顾地决定帮助家境困难的四胞胎家庭。
这是一部看完后让人引发很多思考的好电影,影片中很多片段也是让人潸然泪下,我想说,做最真实的自己,不用迎合别人。我很喜欢片尾的四句也是整部影片的总结:
世俗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来,可是无论外界的社会如何跌宕起伏,都对自己真诚。内心没有了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愿你我都能听从内心,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