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次带孩子外出的时候,都可以看到带着孩子玩儿的人明显地分为两类:一种是老人带,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者是保姆带;一种是妈妈自己带。
从一开始的时候,多数是老人、保姆带,零星地可以看到妈妈自己带着,到现在我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妈妈,义无反顾地辞职回家,加入了“全职妈妈”的行列。
大家做“全职妈妈”的初心是:为了孩子
“让孩子安全感更足。”
“不想错过孩子每一个成长的时刻。”
“用更先进更科学的养育理念来带孩子,孩子将来发展的根基会更牢固更可靠。”
等等等,不一而足。但无一例外的是——想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但理论和实践之间总是横亘着巨大的鸿沟,就像有些人口口声声说的:“不能让老人带,观念太陈旧”一样,说说而已和真枪实弹地干起来,绝对是两码事。这跟咱们整天嚷嚷减肥,仍然是吃得多动得少;涨工资不易长肉容易的现状一样,毫无二致。
于是,在“全职妈妈”这个角色里,也同样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风格。
一种是全职在家里,但是并没有真正全职做妈妈。她们每天也很忙,打扫屋子、洗衣做饭、人情往来、算计着全家的支出和收入,是大家眼里的“贤妻良母”。可是,唯独不足的是:没有做一个合格的妈妈。我这么说的时候,肯定有人会立刻站起来反对:”你凭什么这么说?我每天细心照顾孩子,让他吃得饱穿的暖,一年都没怎么生病,身体结结实实的,不到两岁身高都长到92cm了。你这么指责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你的良心痛不痛?”
一种是注重孩子的身心灵成长,全方位关注孩子的发展,是她成为一个健全的人。一定又有人说:”别整这些没用的,什么身心灵?纯粹是自己折腾自己,没事折腾孩子。别天天听那些什么新的育儿理念、什么什么成长法则,没用!尽信那些的人都傻,育儿经是一种迷信。”但是必定有一部分,估计到现在还是一小部分人,能坚定地站出来支持我。孩子是一个人,一个独立的、独一无二的、在这个世界上你立刻可以与他人区别开来的一个人。关注孩子的身心灵,就是把孩子当成一个这样个体的具体体现和做法。
没有人生来就会做孩子的爸爸妈妈。
一些育儿经验和教育理念,全部照搬地去放在自家孩子身上,“看着书养孩子”肯定会出现问题——不用质疑。那么,什么样的理念和养育方式才是合适的呢?这个,只有真正用心的妈妈,在观察到孩子的独特性、与世界链接的点之后,才能慢慢悟到。
但是,还没有尝试,就抱紧双臂拒绝接纳先进的科学的理念,就会成为一个“带着套子的人”。一个封闭自己,不肯前进不肯自我更新的妈妈,养育出的孩子多半是一个同样封闭的、躲在角落里不敢站在阳光下的孩子。
现实中总是充满了活生生的例子。
2
小果儿三岁多了。从怀孕开始,妈妈就辞职在家养胎,一直到现在。
“我和老公商量好准备要孩子之后,提前半年就开始备孕。我俩同时做了健康检查,然后就开始吃维生素片、叶酸片,天天不落——我可不想将来出现什么意外,虽然是很小的概率,但是如果发生了,对我来说就是百分之百。”她这样说。
不仅如此,她还制定了严格的作息表,每天晚上九点之前必须睡觉。就算睡不着,也逼着眼睛静静地躺着,绝不把手机带到卧室。一日三餐,按照营养配比,精心准备,每种食物的卡路里是多少,她从不会弄错,她的脑子就像一台计算机一样精密。还聘请了私人教练,在孕期的不同阶段,在教练的保护下,坚持每天运动,好让自己生产完之后能迅速恢复体型。
她还从书店里搬回来一大堆书,孕期保健的、生产的、哺乳的、产后保健的,等等。不光看,还做笔记,把对自己有用的一一摘抄下来,分门别类做好标签,一目了染。让自己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迅速查找到所在位置。
十月怀胎的辛苦,她根本没有察觉到,每天都机械地重复着相似的生活。几点做什么,就是做什么,决不能被其他的事情干扰;每天的任务没完成,都会在心里自我鞭打好几遍。“为了孩子,这算什么!”她总是这样说。
孩子呱呱坠地之后,全新的生活开始了。
她找出了自己的五六本笔记,严格按照上面的执行:
1、两小时喂一次奶。她就卡着点看着表,不到两小时坚决不能喂,就算孩子在一边号啕大哭,眼泪都流进了耳朵眼儿里也不行。只有闹钟“叮铃铃——”响起来,才把孩子报到怀里哺乳。
2、哭声免疫疗法。好,执行起来。想培养孩子独立的品格,一定不能心软。第一次,孩子哭着要吃奶,让她先哭五分钟,再给一点奶吃;第二夜,还哭的话,就让她哭十分钟,吃奶会减少;到了第三天,最多到第四天,孩子就不吃奶了,开始睡长觉了。夜里不吃奶睡长觉,有利于长身体。
3、到了大家都说的“terrible two”了,怎么办?妈妈说什么,孩子都说:“不,不要,就不要!”总是和大人对着干,那怎么行,现在都不停爸妈的话了,长大了那还得了。惩罚措施必须跟上:犯了错误打手心、不听话不理你、罚站等等,我就不信还管不了一个两岁的孩子!
种种种种,在妈妈的“精心”养育下,小果儿成了“别人家的孩子”。小小的人儿,特别懂事懂规矩,站的时候腰板挺直,坐的时候纹丝不动。出去聚会,让她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也是大大方方的,什么唱歌啦、舞蹈啦,甚至唐诗都能辈出好几首,很是招得大家的喜欢。
可是,小果儿不快乐。
她的脸上总是很平静,既看不出特别的伤悲也没有明显的笑容,像一个带了面具的小娃娃,或者一个成熟的大人——从她的眼神就能看出来——孤独的、悲伤的、没有自我灵魂的闪光。
3
叮当两岁多,妈妈生完他以后一直没出去找工作。
“我没有太高的文化,初中毕业以后,就出来打工了。对于养孩子,我知道的不多。本来家庭条件有限,就是最大限度的让孩子吃好穿暖,没病没灾的,将来自己知道学习,能考上一所大学,我就挺知足了。”她这样说。
叮当从小就和小区里的孩子们玩在一起,从三四个月能推出家门开始。同龄的有五六个小孩,天天在一起晒太阳。通常是几个孩子的推车排成一排放在一起,小宝贝们睡的睡,睡不着的就自己望着天空。大眼睛看看蓝天,天上的几朵白云,间或飞过的几只鸟。而妈妈们,就坐成一排,天南海北地聊:你家婆婆帮不帮忙;我家老公多么多么懒;谁谁的孩子又得了什么毛病,叽叽喳喳的,让小鸟儿们都不愿再停下来让宝宝们欣赏。
别人家的宝宝买了什么用了什么,叮当妈妈也总是在最快的时间里,给自己的孩子备齐——虽说是经济条件不好,但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不能委屈了孩子。
当叮当长大一点儿,每一次在小区和小伙伴儿们一起玩的时候,叮当妈妈就又照常其他的宝妈们开始聊天:你看我又买了一件新衣服;那家超市打折优惠;东家的奶奶病了;西家的爷爷瘫了;谁谁的老婆天天打扮得花枝招展了......“妈妈,妈妈——妈妈!”叮当每次都要喊她好几次,甚至要直接走到妈妈跟前儿大声喊叫,妈妈才能听到。
“大喊大叫的干什么?快快,去跟别的小朋友去玩!”妈妈低下头对小叮当说,然后转头又加入了讨论的大军。叮当闷闷地站在那儿好一会儿,眼眶里挂着泪珠,让自己硬生生逼了回去——如果这时候要是哭起来,只会招来妈妈更大声的呵斥。他蹲在那儿,看着地上爬来爬去的小蚂蚁,用手里的树枝不断地拨拉其中的一只,直到那只蚂蚁被他斩成了两截。
“带孩子不能太细致了。什么不让孩子玩土呀,家里的玩具消毒呀,孩子的碗和筷子不能混用呀。照我说,时不时的让孩子接触点儿细菌也不是什么坏事,毕竟,咱们都不能活在真空里是不是?”她总是这样说。“我们家叮当吃饭,就跟我们大人吃一样的,胃口好的很;睡觉的时候,我把他一骨碌到床上,就随他去了,也睡得香香甜甜的。我们小时候,还不如现在呢,不也成长的挺好的吗?”
叮当很腼腆,很胆小。尤其是人多的时候,和别人打个招呼对他来说都是难题,越是这样,妈妈越是非要他打招呼不可,非要逼着他喊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啊?没礼貌的孩子可不是好孩子,快叫人!”妈妈板着脸,教训叮当。
叮当现在总是自己一个人玩儿,因为总是没有人注意到他,无论他怎么做都没用,他很伤心很沮丧。
叮当在自己的周围,筑起了一道墙。隔离别人,保护自己。
4
凯文三岁半了,妈妈在休完产假之后,辞职在家。
“我小时候的家庭并不幸福。爸爸的脾气暴躁,妈妈性格懦弱。两人的感情不好,家里总是冷冰冰的。他们要是吵架了,要么是冷战好几天,最长的是一个多月;要么就是妈妈不断唠叨把爸爸逼急了,上来打一顿。从哪个时候,我就告诉自己,将来长大了,绝不能做这样的父母,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天天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她这样说。
孩子出生以后,她从一个寡言的人变成了一个话痨。一边给孩子洗澡,一边说:“宝贝我们洗澡啦,你最喜欢洗澡了对不对?你感觉到水在你身上流动的感觉了吗?是不是很舒服?”;一边给孩子抚触一边说:“你的头发好柔软,你的额头好漂亮;你的眼睛大大的,鼻子小小的,嘴唇红红的,你的小胳膊小腿儿胖嘟嘟的。”;推着她去公园散步,一边走一边说:“凯文,你看,树上的叶子都变绿了,一片一片的被阳光变成了宝石;路边停着两辆卡车,一辆是红色的,一辆是蓝色的;看看前面的那只小狗多可爱,是一只吉娃娃呢。”她总是把她能看到的,听到的,及时说给孩子听,让她一起来观察和感受这个世界。
凯文长大一点后,他拥有极大的自由空间——在安全和原则范围内。
想荡秋千?可以;想爬高台?可以;想去公园没去过的地方去探险?可以;想自己在网上选择要买的衣服?可以;想自己决定周末去哪儿玩?可以!
“孩子是独立的一个人,他有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的权利,有选择的权利。在安全范围内和家长的保护下,让孩子自由探索,是最好的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自我成长的机会。”她总是这样说。“我每天都拥抱她无数次,每次拥抱我都告诉他“我爱你”。孩子发脾气、伤心或者生闷气的时候,我就跟他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xx,妈妈明白你的感受,我爱你。”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孩子做他自己。”
凯文是幸福的,他像一个小太阳一样,走到哪儿都自带光芒。不管他去哪儿,游乐场、饭店、公园,总是能吸引别的小朋友跟在他屁股后面,想跟他一起玩儿,不只是同龄的孩子,有的七八岁的大孩子,也会主动过来带着他玩儿。
凯文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遇到开心的事情,“咯咯咯咯”地大笑,眼睛弯弯的,可爱极了。他的眼睛亮晶晶的,像两颗闪烁的小星星。他整个人是舒展的、自由的,像一只在天空自在飞翔的小鸟儿。
5
世间的所有事情,都没有绝对。
在养育孩子这么重要的事情上,更是如此。
盲目地相信各种“育儿经”,忽视孩子的个体差异、性格差异、先天特质,就像把所有的花儿都当成玫瑰来养一样。可事实是,仙人掌不能每天浇水;水仙不能一周不理;观叶植物不可能开出花儿来;昙花不可能在白天开放。
可是,完全放任自流,想起来的时候照看一下,想不起来就算了;高兴的时候仔细欣赏,烦了累了就嫌麻烦;把自家的百合和人家的郁金香相比较;让杨树苗长在花盆里,这些是我们身为父母的不负责任,是完完全全的自私。
看看自己家的孩子属于哪一种,该浇水的时候浇水,该施肥的时候施肥,该修剪的时候修剪,该移盆的时候移盆。喜阴的放在阴凉的地方好好呵护;爱晒太阳地别忘了时时搬到阳光下补给能量。花期不到别揠苗助长,花期到了必定自然开放。
有的花草没按照父母期望的那样去生长,就被说“叛逆”、“不懂事”。事实上,我一直认为,从根本上来说,不存在什么“terrible two” "horrible three"或者“叛逆期”,这些只是作为成人的我们,一个握着“掌控孩子的权利”的人,从居高临下的角度,对孩子自我意识觉醒,对孩子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和希望自己掌控生活的期盼的一中审视、控制和权利争夺。
孩子想做什么事情,大人觉得不行不合适,就不让做,如果孩子坚持自己的想法,大人就给贴上这是“T2” "H3" "叛逆期”的标签,试图用各种方法,让孩子跟随自己的脚步,听从自己的意见,这本身就是一种强迫。所以,所谓“叛逆”的根本是孩子自我成长、自我觉醒、希望自我掌控的一种表现,每个家长都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并拍手称赞:我家宝贝长大了!
想要验证一种教育方法的成败,通常需要数年、数十年的时间,不光如此,隐藏的更沉重的代价是:我们的孩子已经长成了,再也不可能从头再来了。
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们也是第一次当我们的孩子。孩子不嫌弃地从天上降临人间,来到我们的小家,我们更应该想方设法地爱孩子。
怎么爱?怎么养?怎么教?
似乎没有固定的程式、步骤和方法。
怎么办?
只能从现在开始,用一颗装满爱的心,一张愿意赞美的嘴,一双想要拥抱的臂膀,用一生的时间来实践、验证。
《挑妈妈》
——朱尔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 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
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儿子
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
没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lklklvtojlo98765432a1155c5tujihjjtutulullajliglol5juhu
87l
n
7
12345678910
456988545552
12345678910
658856855
12345678910
68555225
12345678910
555525588
12345678910
2
12345678910
5688688
5
3
2
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