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半场怎么玩?埋葬你的将是未知存在!

1,

谈谈核心能力

前两天看了篇关于吴晓波的文章,说他在《腾讯传》里提到,腾讯的核心竞争力是【流量能力】和【资本能力】。

有点出人意料不是吗?很多人都说腾讯是中国最好的产品经理型公司。难道不应该是产品能力吗?

并不意外。腾讯牛逼的地方就在于,他有很多杀手级流量产品。如果你站在流量的角度去看问题,你会发现,腾讯的产品矩阵和业务线,很多都是杀手级流量产品。

社交类:QQ,微信,差不多是中国最吸流量的产品了吧?

游戏类:游戏更是吸流量强、使用时间长的产品。

内容类:从资讯到现在的腾讯泛娱乐事业部,都是非常吸流量的产品。

所以,如果从流量的角度来看,腾讯确实是非常牛叉的。

容勒敢说,中国互联网,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产品,核心能力都是流量能力。都必须是流量能力。而且,做的好的,一定是搞定了一个杀手级流量产品。

但是,关于流量,却容易发生两个问题:

第一:重视流量,却忽略了流量产品。产品没有迭代升级,非常容易被别的流量产品给干掉;

第二:流量价值的发掘和升级能力不足。

2,

谈谈流量价值

举个简单的例子,还是前不久看到的一篇文章,说网易、新浪、搜狐三个门户网站。新浪和搜狐的营收,最大头都是广告。而网易的营收中,广告所占比例是最小的。

这是个很好的例子。三大门户的业务模式差不多,获取流量的产品差不多。但是在流量价值发掘上的差异,就导致了营收的差距。

流量来了后。你是赚低刊例价的广告费还是高刊例价?是只卖广告还是试试搞搞别的收费产品?例如游戏?例如电商?

3,

互联网的下半场

还是之前看过的一篇文章,说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了。

上下半场的分割在哪?很简单?网民数量,是增量市场还是存量市场?

上半场,网民数不断增加,用户红利下,大家搞新产品,获取用户就行了。下半场,用户规模差不多就这些了,大家开始互相抢了!

看到这,大家应该明白,为啥我要从核心能力,从流量讲起了。因为划分上下半场的分界线,就是流量。

那么,在很难靠流量红利赚钱的下半场,该怎么干呢?简单说些我的想法:

4,

跨界杀!

当进入存量市场后,网民的时间就是最大的稀缺资源。这个时候,最大的危机来自于:取代你的,未必是同类产品,很可能是未知产品。


当一种全新的产品出现后,可能导致用户彻底放弃你所在的这类产品。所以,争来争取,被门外人杀死,不是没这个可能哦!

5,

原始需求

那么,怎么能避免跨界杀?一个招数就是,盯紧原始需求。

举个例子,卖马蹄铁的和卖轮胎的啥关系?如果换一个产品经理或一个工程师来,估计觉得没关系。但是换一个搞营销的人来,就能发现关系。

马蹄铁和轮胎都是解决用户的交通需求。细分之:交通工具的蹄子和轮子。

盯紧原始需求,而不是盯紧当前的产品。

6,

新技术

关注新技术。技术的发展,组织形式的发展。这两种创新,最容易摧毁原有的体系。

7,

持续升级

把升级当成习惯。不停的升级自己的产品、流量、盈利模式等。

8,

重新认识自己

你到底是在靠什么竞争?也许你以为的,并不是真相!

例如聚焦这东西,有人以为自己聚焦在一个品类一个用户群,也许,你其实是聚焦在一种模式。

例如,假如三年后,容勒的影评号搞出点小成就了。那么,容勒的战场,到底在影评乃至电影领域?还是在内容领域?

容勒是纵深到自己搞视频?还是横推向别的品类,利用自己做内容的优势和流量基础,把每个消费品类都搞个公众号?

说聚焦电影的。可知越纵深越难?说聚焦在内容模式的。可知一厘米宽一公里深的互联网定律?

容勒也没想好。但是容勒知道:兵无常势 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制胜着,谓之:神!

有些人处于从0到1的阶段,这个时候的重点是聚焦,是死磕!

有些人处于从1到一百一千的阶段,这个时候的重点是战略,是布局,是思变思不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