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参加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的学习,从专家的课堂上终于明白“生本课堂”的真正含义。所有的专家课与报告都是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大做文章、巧作文章。善于开发、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智慧上的挑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生本课堂”体现了“以学定教、学走在教之前,”的教学理念。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而教师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课堂教学才能是有效的。同时,教师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一个孩子一片天,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要学生会善待、宽容、欣赏学生,用“放大镜”去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身心教育发展的增值。
北京学科带头人、教育科学院研究院教研员刘延革所言:学知识不是下课就学完了,而是课后还有更多的知识让我们去探讨、思考,让学生感到新课不新,旧课不旧。
北京教研员刘德武老师说:生活中从不缺少数学,只是缺少发现数学的眼睛。在他的课堂上总是鼓励学生,对错不重要,敢说就是好样的。课堂上的学生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在愉悦中得到收获。刘老师用他的大气和风趣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在学生的探索、思考或交流活动遭遇困难时,总能巧妙调节和引导,让学生始终在愉悦的氛围中参与学习活动,课堂上涌动着生命的活力。
长春师范学院大学教授教育部国培专家黄宝国说:数学知识不重要,数学知识背后道理更重要。黄宝国校长说:“作为数学老师如果只看数学书,是教不好数学的。而且书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把书教活了,数学才能真正的数学。的确,只有我们在生活中发现了数学,才能更好的运用数学。
教育部“优质课”评比小学数学专家组组长顾志能站在教育的角度去教学,课堂上让学生通过猜想、思考、验证的教学方法引领孩子们,运用不同的教学材料动手去感受概念的由来去感受它的表象,然后抽象出概念。
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张齐华,张齐华老师的睿智、博学多才、乐学善思、风趣幽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课堂让孩子们通过猜测、判断、验证,只到找到结果。当然他也告诉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出错的问题,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要冷静地分析、恰当地评价、灵活地纠正。张齐华不仅保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还把“阳光心态”传染给了学生,他的课堂掌声不断得到更多人的认同。
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特聘专家徐斌老师他的课堂与报告,徐老师在上课的整个过程都是那么的亲切、自然,他总是用期待的目光,微笑着目视学生。特别是他的语言充满了童趣。课堂上他那激情十足、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为了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进 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和有效性。他在报告中说:“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是把不容易直接计算的题目通过画图、列表、替换等方法来寻找容易计算方法,提升学生的思想,寻找与自己本性的更切合的教学方法。
教育部国培专家俞正强俞老师在他的课上,由最简单的例子引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技能,积极开发学生的学习智慧,学生们学的轻松、学的快乐,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俞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以及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课堂上引领学生明白已知的数字表示,未知的用字母表示;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字母表示;表示一个数可以用字母,也可以用关系式表示。
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主任潘小明言道:教师要遵循知识的本质问题的研究,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本质研究有多远,教师就能走多远,教师能走多远学生就会跟着你有多远。
这些专家的课堂与讲座深入浅出,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名师的教学风采,欣赏了名师的教学艺术。聆听这些专家的课,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一种智慧的启迪,更是激发了我对教育的热爱,对每个生命个体的尊重。我将努力领会大师的思想,以名师为学习榜样,不断的学习新知,提高自身的素质,更深入的研究教材,优化课堂教学,力求上好每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