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用严厉也不用骄纵的教育方法。主张家长与孩子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善和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人生能力”。
所以在正面管教的教育方法中认为赢得孩子比赢了孩子更重要。“所谓赢了孩子一般是指大人采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力量”。
(一)赢了孩子
平时在接待咨询的过程中,经常听见家长谈起孩子“不听话”。所以他们来咨询的目的就是希望找到更多让孩子听话的招,而不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也有的家长喜欢为孩子安排好他的人生之路,觉得自己吃过那么多苦,不能让孩子再吃苦。还有的家长很喜欢去干涉孩子的生活,比如偷偷地去看孩子的日记......
家长以种种方式过度地干涉孩子的生活,强调孩子要按自己设定的轨迹来发展,其实便是一种赢了孩子的逻辑,无形之中就使孩子成了“失败者”。要么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要么扼杀孩子探索自己人生的兴趣。所以在这种家庭氛围下长大的孩子,通常难以找到自信。
有的孩子就努力地扮演着乖孩子的角色,总是看父母的脸色来行事。不会有太多的创造力,有的还会因为长时间地压抑自己内心的想法,而变得郁郁寡欢。
有的孩子在选择逃离这种紧张压抑的氛围,而选择去其他的地方找到归属感或者价值感。有的选择沉迷在电子游戏里,有的选择离家出走,有的会选择走进帮派.....
(二)赢得孩子
而赢得孩子则不同,它强调尊重自己和孩子是不同的个体,彼此都有自己的立场和看问题的角度。尽管家长在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的基础上有自己的优势,但是在具体问题的处理过程中,依然选择与孩子达成一致意见。
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看法,同时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在受到挫败的时候,却又知道在哪里可以寻找到帮助,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
如何才能做大赢得孩子呢?这不仅需要家长用开放性的思维,还需要较强的内省能力,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
而在实际问题的处理的过程中,也有具体的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是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这种建立与孩子之间的信任的关键。但很多时候家长都会忽略了这一步,而直接是“我早就告诉过你......”这无疑是火烧浇油。
第二步是表达对孩子的同情。理解孩子的感受,并自我暴露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这样可以让孩子放松紧张的情绪,调整好自己。
第三步是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候跟孩子谈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有了前面的铺垫,这时候孩子比较容易听的进去你的意见。
第四步是关注于解决问题。如果我们希望避免接下来发生类似的事情,引导孩子去思考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家长可以作为最坚实的后盾。
参考资料:
1、《正面管教》,简·尼尔森著,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版
2、《儿童教育心理学》,阿德勒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