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有节

佛法中有一个词,叫“坏苦”,是指我们以为的快乐感受。这看起来非常奇怪,既然快乐,怎么又能称之为苦呢?原因就是,你给予的超出了事件本身所需,也就是说,你超出了应有的“节制”。

最近发生在我身边的事也充分验证了这个道理——室友因为对零食不加节制,引发肠胃炎卧床不起,我一边为她的病痛感到同情,一边感到一丝庆幸:还好我们昨天一起吃的时候我及时的停下了。

由饮食说开来,我不禁想到其他方面,“有节制”似乎是个适用于任何领域的原则。

譬如兴趣。陈虻曾说过,如果一个人过于热爱一个东西,这东西就已经不再是它本身,已经变成了你的一种热爱,你强加了很多个人的东西而不是事物本身。这在我自己身上就可以验证。有一段时间喜欢上民谣,每天不加节制的到各处搜罗,不停地分享到朋友圈、微博等社交网络,与身边的朋友讲:“我真的好喜欢民谣啊。”但是这样不加节制的“热爱”带来的后果就是,没过很久我就厌倦了。真正的喜爱是细水长流,是温吞的享受,而不是倾盆的热衷。

譬如享乐。当我们口渴时,喝水会觉得快乐,但如果一直喝下去还会觉得快乐吗?当身体变脏了,洗澡觉得快乐,但如果一直洗下去,会快乐吗?当心情郁闷时,看电视会觉得快乐,但是一直看下去还会觉得快乐吗?由此可见,我们的欲望是有限的,一旦它满足了,那么超出身体所需就是有害了。我们常常可以从电视上看到那些因饮食不加节制而造成的过度肥胖者,或是骄奢淫逸过度最终走上不归路的失足者,究其根源,还是不懂节制。

譬如信息。最近简书上出现了很多“微信危机论”,许多简友纷纷表示自己不再喜欢微信了。我注意到这样一条原因

在最初,信息和选择的增加,是可以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的,但过了一个临界点之后,一定是节制而不是持续的丰盛,才能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来自文章《干掉微信的,必是它自己》作者黄说道四)

我自己也有亲身体会。作为一个传播学专业的学生,深感当代信息冗余的尴尬。因为信息过度繁杂,我已经卸载了微博和人人;包括QQ空间,我也屏蔽了多半的好友。而微信似乎也是下一个我即将要进行“瘦身”的对象。不加节制的推送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无用的观点和言论,混淆了我们的试听,扰乱我们的心智。因此,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人们反而更喜欢那些简单又纯粹的东西,譬如简书,譬如一个。

最后,就是感情了。在这里,“有节制”的原则显得格外重要。在友情中,不管你和一个人的感情多么要好,你都要有节制的与其相处——如果太过用力的亲密,做任何事都想要一起度过,那么矛盾必然会产生。人的年龄越大,对隐私的要求就越高,如果不加节制的共享生活,即便是圣人恐怕也难以承受。爱情亦是如此。热恋中的男女总是恨不得成为连体婴儿,四条腿走路。但曾几何时,我们就开始讲究“信任”和“空间”了。男生和女生说“你能不能给我一点空间”,女生对男生说:“我只是想要多和你在一起”。而这样不加节制的爱,往往如泛滥的洪水,最后冲垮感情的防卫。又或者你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恨不得将所有的爱倾注到他的身上,即便伤得心如死灰,搞不好还会两败俱伤。有没有想过,面对这样的心动,其实我们对自己的感情稍加节制,或许就可以放这段关系一条生路,比如以一个朋友的身份,相处到地老天荒。不得不承认,友情确实比爱情稳定得多——尤其是在你知道你们的爱情根本没有出路的时候。


所以,我们对生活,应该抱着一种“enough”的态度。凡事不要太多,当生活处处都是过了度的事物,你只需要在了解“五蕴皆空”,世间万象并非实有,反而是徒增烦恼的缘由时,告诉自己,不要太多,凡事有节,才能恒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4,904评论 25 709
  • 他们一起种下一棵会长满叶子的树苗 浇水、施肥 春天来了 嫩芽从残冬的肃杀中傲然挺立 他们俩一前一后 在小燕雀欢快的...
    流浪山狼阅读 1,501评论 0 0
  • 属性property在类定义中使用非常普遍,属性定义后,会创建一个与该属性名称同名且带下划线的实例变量,与此同时,...
    赵亦晨阅读 3,860评论 0 0
  • 从小到大我们听过很多音乐,细想起来,不论是有词的歌声里,还是单纯的乐曲里,我们主动想听的且听了的或一直听着的都藏着...
    妮子Tina阅读 2,73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