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的几天,一直下雨,几乎没有停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诗人杜甫说这是好雨。母亲说,这春雨是该下,可下久了,对正在灌浆的油菜怕是不好了。种了一辈子田的母亲,对雨水与农作物的生长影响有自己的一套判断。
说话间,快到正午了。母亲说,到园田里划一把新鲜的蒜苔,炒了给我们尝鲜。我说,不用了,下这么大的雨呢。
“我种的蒜苗,刚刚抽苔呢,新鲜得很。比你们在城里买的,要好呢。”母亲边说边换下她的衣服,穿上了一件黑色的、不沾水的外套,又换上了深蓝色的胶鞋,拿起了一顶草帽戴在了头上。
打开门,风正急,雨水也被风裹挟中飘进了门。
我打起雨伞,跟着母亲出了门。
母亲说的园田,就在门前的台子上。不种田了,父母把这一片园田侍弄得如此之好。碧绿的“君踏”菜,叶面肥硕;脆生生的生菜,菜叶鲜嫩水灵;已生出三四片叶的黄瓜苗、西红柿苗,雨滴打落在叶片上,小苗直摇晃;一小畦韭菜,正舒展着细长的叶子,往上长呢。
篱笆边,一小块蒜苗,长势正旺,茎杆粗壮,叶面宽硕。约有一半的蒜苗,正从苗中央冒出了蒜苔。露出茎皮部分的蒜苔是青色的,顶上还挂着一条长长的尾巴。
母亲说,你看那尾巴里,顶部是个鼓节。这个鼓节就是蒜苗的“花蕾”,到时候它要开花的。如果蒜苔不划出,到4月下旬它就开花了,会长成一些“小蒜头”。把它们种在地下,也可以长成蒜苗。不过,由于它们太小了,人们不愿意弄,再说蒜苔一“划”,它们也就“死”了。还是地下长的“大蒜头”种植方便。
平时只知道蒜苗是靠地下的“大蒜头”在先一年种植的,没想到蒜苗也会开花啊!一根小小的蒜苗,竟还隐藏着这么多知识呢。
母亲边说着,边弯下腰,用她弯成的铁丝勾,伸到蒜苗的根部,对准茎杆,左手拉着蒜苗,右手将铁丝勾向上“划”,就将蒜苗的茎杆划破了。
茎杆破了,把蒜苔轻轻地往外一拉,蒜苔就从茎杆皮里完全暴露出来了。母亲又轻轻地凑下身,在蒜苔根部,用手用力一掐,蒜苔断了。一根蒜苔就这样“划”出来了。没有了蒜苔的支撑,蒜苗则歪倒在一边了。
母亲把蒜苔放在一边,又去“划”第二根了。
蒜苔上半部青色,下半部洁白,顶部的尾巴鼓节也泛白。蒜苔青白相间,色泽明亮;嫩鲜脆生,气味辛辣。雨水落在蒜苔上,点点水珠挂在上面,犹如一根细细的青蛇缀满了晶莹的珍珠。
我跟母亲说,直接从蒜苗根部掐断,免得用铁丝勾“划”。您这样“划”,太麻烦了。
母亲说,不能这样掐断,下面的大蒜头还没长成形呢,还需要这些蒜苗叶成长呢。哦,是的。母亲的话有道理。虽然苔没有了,但茎皮、蒜叶还在,它们还要继续生长呢,蒜叶还要继续光合作用呢!
春雨仍沥沥地下着,戴着草帽的母亲仍不时地弯下腰,划出一根,又划出一根。雨水滴落在母亲的黑上衣上,随着母亲的弯腰起伏,汇成几条小水流往下滴;干燥泛白的草帽上,也浸透了雨水,显得颜色深沉了。
不大一会,母亲便“划”出了一大把蒜苔,约有三十来根。母亲把蒜苔一一理顺,从尾巴鼓节处统一扎起,拿在手中,扬了扬说:“够炒一盘了。”
木柴土灶,大锅热炒,一盘清炒的蒜苔端上了桌,散发着特有的香味。侄女说:“婆婆炒的蒜苔好吃。”母亲笑笑说,那你多吃点!
我知道,蒜苔如此好吃,可母亲是不会吃的。因为母亲从小,就不吃蒜苗、韭菜等这些有辛辣等特殊气味的蔬菜。
母亲不吃的蔬菜,可母亲仍侍弄种植得非常好,也烧炒得如此之美味,因为她知道,还有我们要吃呢!还有县城里的兄长姐姐们平时回来,要捎带一些回城呢!
大门外,春雨仍在下,园田里的蒜苗等蔬菜,尽情地吮吸着这春天的雨水,卯足劲地往上窜呢!
母亲说,这春雨一下,再过几天,那未抽苔的蒜苗全要“出苔”了。到时候我全“划”出来,给你哥姐捎进城呢。
母亲的爱意,如这春雨一般,沐浴一切,滋润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