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在我的生命中出现一次。但是我却可以记得它的夜色和咖啡。记得从江面上传来的轮船鸣笛声。记得豆皮和它的蹦蹦车。记得它永远不会停息的沸腾生活。”
——《安妮走四方》
1
九月,中秋后,秋风起,桂花开,月朗草衰,蝉鸣低切。南方的秋天,并不十分明显,只是夜里有了些风,风里夹杂着一点清凉。
在红豆的故乡生活的素若,趁着两会一节假期,和闺蜜欧米踏上了前往楚地的旅程。
2
她惯常选择晚上起飞的航班,喜欢在高空观看一座城市的灯火,那些细细的点连接而成的线条,伴随每个城市的高低起伏描绘出难以忘怀的形状。
如果是白天,坐在靠窗的位置看,会被祖国山河的壮美震撼。经过的大片高低延绵的山川,漫长弯曲波折的河流,能让人感悟到自身的渺小,领悟到旅行的必要。
而在夜航的航班上,山川河流都融入一片广大的无区别黑暗,看不见人烟,望不到尽头,如同探向深渊。在黑漆漆的夜晚来看,就像是一种极其空洞的孤独。
直至看到那片光亮——居住着人的城市的光亮,才觉心安。此刻,无论灯火里的城市是繁华、是混乱;是井然有序、还是藏污纳垢,在这寂静黑夜的高空看来都显得寻常温暖。
她看见那片光亮形成的范围很大,虽不如山城重庆的精致集中,却很明亮,很广阔,连续十分钟占满飞机的瞭望窗。继而这片光又被一条长而宽的黑暗长条隔断,分成了好几块。
在她出神的片刻,飞机已经接近地面,建筑物慢慢有了轮廓,却又渐渐失去了在高空时候看的那种灿烂朦胧之美。
3
走下飞机,在航站楼的过道行走,看见机场顶上大大的繁体字--“武漢”,一种对沉重历史的尊重感油然而生。
这一刻,她想忘记来自飞机另一端的一切纷扰。虽然在这座城市不可能停留很久,她也想认真去对待这些时光。
取完行李,她就看到兰章熟悉的身影在接机的人群中张望。相对于南方人,湖北人似乎都挺高,在南国相处的两年时间里,这样的身形早就在印象里留下一种踏实感。说起话来也是腔调平实、不矫作,似乎跟武汉的建筑一样,算不上华丽精致却也是结实耐用的。
这是一座不虚浮的城市,里面住着勤奋精明的人民。
4
夜里有点冷,风也有点大,素若只穿了一件短袖和洗旧牛仔长裤,披了大围巾,依然觉得冷。打了个哆嗦,也许是武汉的秋天到了。
听说前些天武汉还是很热的。兰章说,武汉式的热,是像处在一个大蒸笼里,空气中充满水汽,不会像南宁夏天的暴晒干燥,但是空气滞纳给人闷闷的感觉,似乎汗液永远停不下来。她此刻听着这些描述却完全无法体会。
为了出行方便,素若和闺蜜选择在汉口火车站附近的酒店落脚。车子在茫茫夜色中穿行,一切都是新奇的,在安静中蓄势待发。
从机场到火车站的路上,素若看到的城市并不算繁华,没有预想中省府的五光十色,新建建筑似乎也比较少。楼不算高,分布没有经过规划的痕迹,这一切在夜里看起来都有些破旧。
比起南国经过精心规划的城市,这看起来却似乎更为和谐,没有一点突兀。浓浓的生活气息,就像泛黄的照片,柔和而平静,如同身边湖北人的性子一样平实温和。
5
兰章将他们送到酒店休整,并约好晚些再来接她们去吃些武汉地道的宵夜。
休整好以后,时候还早,她们决定出去走走。听说江汉路有长长的江滩,能好好看看长江,便准备乘地铁过去。
晚上9点45分,诺大的地下空间空空荡荡,乘客不多。刚来到这座城市,一切都是新鲜的,两个女孩子在深夜的地铁里奔跑嬉笑,好大的回声。
欧米在机子前换硬币,素若则在四处张望,出于职业习惯她注意起湖北银行的广告:道教文化主题借记卡——武当山灵卡让她感到很新奇,这里边还分有开光卡和慈善卡,都经过大师开光。宗教可以和金融如此契合起来,这在南方是难以想象的,素若开始想象这个城市的生活是否比南方更开放包容。
6
目的地,江汉路。从地铁出来是商业步行街,针对的消费群体大约是年轻人,店铺小而精致,让素若有置身家乡梧州骑楼城的错觉,然而,只往前几步便发现完全不同的惊喜。
是老建筑,宏伟厚重,民国时期的独有风格,街道两边都是银行,台湾四明银行、民生银行......她看得出神,充满惊奇。楼子至今还在使用,并且仍然用于银行办公,一楼则为商铺。夜里十点半,楼里仍传出微弱暖黄色灯光,显得神秘而极为时代错感。
这一切都正对她民国控的胃口,这是武汉给这位异乡人的第一份小礼物。
夜风很是凉爽,一路往江的方向走,就来到了沿江大道。
据说步行街的出口就是武汉港,那里有渡轮可以搭乘,横渡到长江的对岸。沿江大道一路上也是老建筑的集群,并且更为壮观,刚才巷子里的,都像是缩小版了。万国饭店、花旗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宋庆龄居住工作过两年的财政部,江汉关钟楼....
作为不平等条约的通商口岸之一,沿江大道当时也被划为租界,长江边上的长街曾经是多国的集散地,繁华不亚于上海外滩。而如今,风云际会已成过往。
今天的这条街,却也并不寂寞,所有的建筑仍然在使用,依然还是名副其实的银行街和酒吧街。不荒废不孤立不使其成为只能观赏的建筑,也许是对这些历史见证者最好的礼赞。
人会老去,爱会遗落,生命会停止,城市却是一种延续。它是不需要纸笔的录者,记载下这座城市一代代人的爱恨离合,看惯了他们重复又各异的喜怒哀乐,带着永不停止的故事和奔流不息的长江一道,赴往无止的前方。
今夜的沿江大道,是浪漫温柔的,伴着长江的江风,一路缓缓游走,且看且迷醉,伴随着联想回到那个繁华时代....
和从其他城市赶来武汉的学长学姐约见汉口江滩,是一个江边公园,沿着江边一路延伸。
学长学姐是大学时期的,同行两人,作为地主接待她们。四人沿着江边散步,说起很多大学时候的趣事,好不亲切。
江滩对于来自南方的素若来说很新奇,不像南方的河滨公园,都有护栏,看河只是能依靠在栏杆上往下看,而对于平原地区的武汉,河岸线非常平缓,江岸没有护栏,在岸上看长江,似是一片平地一样。
若是白天,估计还可以走到江边轻坐,把小脚丫浸泡水里,只是水有点黄,让人犹豫。
挺羡慕有大江大河的城市,人的心胸都会变开阔,无论人事变迁,河流始终不变静静流淌。身边的朋友们相谈甚欢,素若却在看着长江出神。
夜风微凉,大家提议去小酒吧坐坐,继续聊。素若有些期待晚些的武汉特色宵夜。
7
凌晨12点多,兰章来接她们去宵夜。兰章是常住武昌的武汉人,在汉口的小巷子里忘记了路,在老巷子里来回穿梭,有点小着急。素若却一点不心急,暗暗窃喜,觉得那是很让人激动的事。
她刚好可以细细观赏这些老建筑,在深夜,映衬着暖黄色的路灯。这沿江大道后面的巷子里基本上是居民区,也有一些政府机关的办公楼,和一些被改造成旅馆的老舞厅,低矮错落、各有品相的楼,很有年头。
她忍不住去想象,居住在这样的老城区会是什么样的感受。陈旧物品,世代延绵累积下生活气息;酸甜苦辣,人间辛酸,世道不安中抱团取暖,岁月平静中四季烟火。
素若算是内心不太安详的女子,对世界总是好奇,但骨子里对新的东西恐惧。其实她向往老一辈人的那种生活,踏实、安详、清贫,得一人心,扶持老去。
深夜最是清冷,这个点能有人陪着她在这样的老巷子里穿梭,颇有秉烛夜游之意。
8
兜兜转转,到了一条隐藏在黑暗长街里的热闹小巷,左右两边的店铺都在向外冒着烟和食物的香味,喧闹嘈杂,带着人间最实在的烟火味。
素若看到巷口一块破旧牌子,上面写着“雪松巷”。兰章在巷子里兜了一圈,经过一家已经在打烊的店,自言自语说,可惜这店今晚这么早就关门。
终于停好车,他们进了一家店,里面还很热闹,年轻人居多,这边的女孩子说话似乎很豪气,差点让若素以为碰到了吵架。他们点上了两个口味的小龙虾,一个蘸酱汁吃,一个十三味,还有小盘麻辣青瓜和甜豆。
在等上菜的时候,兰章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等他一下,就跑了出去,不一会儿,捧着一碗热腾腾的蟹脚面回来。说,来到武汉,无论如何也不能不试试这个。
一顿大快剁尔之后,大家都饱饱的。车子继续在深夜的街道里穿梭,从沿江大道回到汉口火车站。这路上,从低矮陈旧的老城区穿过高架桥,穿过高大现代的银行建筑、和南宁一样的商品房小区、大片厂房宿舍……到达歇息的住处。
分别很简单,只说几句话,兰章说明天没有时间陪她们逛,但是需要司机的时候记得告诉他。如此,便分别了。
简单洗漱后,若素和欧米躺在各自的床上聊着,看着窗外的夜景,这对素若来说是陌生而新奇的,但对于欧米来说,确是熟悉的。聊了几句,她们就不说话,想着彼此的心事。
明天,他们约在武汉港,要坐游轮到对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