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今天,我不想谈论 "傻根 ",也已经错过了新闻最佳时机,也无力倡导三观,只想用身边的朋友,身边的小事,跟大家聊一聊。
1 Y姐出生在三线城市的一个小县城,父辈们从农村奋斗到城镇。Y姐自小学习用功,长相秀气,最终凭借自身努力,过五关斩六将,读了北京的一所不错的大学,最后又留在北京工作。
Y姐之前的老公,是同乡,也是父辈们撮和下着急的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没读过大学,在北京没能找到份像样的工作。刚开始过日子时,因为两人都没站稳脚跟,彼此差距不大,甚至有时老公比Y姐赚的还多。
但是,Y姐是个特别要强,特别励志的人,摸爬滚打迅速在公司升职,年薪也翻了翻。站稳脚跟后,人们就会更加注重精神的交流,可是,前老公只能讲讲农村的事,不会跟你讨论这个作者,那本书籍,每次的聊天都会不欢而散。尤其是生孩子这件事,前老公执意要赶紧生,但是Y姐还想再奋斗几年,那时Y姐二十八九岁吧!
终于有一天,Y姐发来了结婚请帖,大家都很震惊,经过了解才得知,Y姐一年前离婚了。现任老公是一个从事外交工作的,比Y姐大4岁,还是头婚。家底也厚实,婚礼在南方举行,去了很多人,甚至有些当地的大人物,那天Y姐笑的很开心……
2 闺蜜木子,体态丰盈,脸蛋漂亮,就是那种走在路上回头率很高的那种人。家里不是大富大贵,但是花钱方面还是很自由。大学读的一所三本院校,学费每年15000左右。
毕业后,其他闺蜜有的结了婚,有的处了男朋友,而她还没能找下合适的。后来,经过好朋友的介绍,认识了一个叫东子的人,东子毕业于北京211大学,性格温润,长得好看。给人一种沉着冷静的感觉。第一次大家见面,他是那种边说你好,边要跟你握手的人,这么多年,我第一次见这样的。
两个人一起烹煮,一起甜蜜,可是,突然有一天,他们就分开了。
木子说,东子每次约会的地点都是图书馆,然后一坐坐一天。
木子说,她其实一点都不喜欢看书。东子每次花钱特别省,衣服穿烂了才会换。在路上,木子说她要吃苹果,一问价钱7块一斤,东子说太贵了,这就不是苹果的价钱。木子自己掏钱买了苹果,却被东子说了一路。
东子说他没有朋友,所以木子从来没见过东子的朋友。
木子想带东子去家里,可是过了端午,又过了中秋,过了十一,最后终于过了新年,东子也没答应。东子说不知道该准备什么东西去。
东子在某些方面其实挺符合木子的择偶标准的,但是,她总觉得有些地方很别扭。于是便没有了后来。
现在木子经过了理工男,电工男,吉他男,奇葩男,也已经寻找到自己真正的幸福。
古人们信奉门当户对,今人们不断突破古语,寻找真爱。到底门当户对有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呢?求同存异,共同进步,也许可以寻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