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故乡的云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
在北方的海滨城市,无风天大概都是霾,好不容易蓝天,呼啦啦的风刮着,云也走的很远的地方去了。天是纯澈的一片,虽然好看,但少了云层的点缀,就无法让人出神地许久盯着天空,好像那里有一个国度。
故乡的云是那么美。看到往日在不同时节和地方拍下的照片,为那些凝固的美而感动了。其实很让心里波动的,是看向晴空时,那畅快的心情。汉江谷地,山水之间湿气足够,风不磅礴,夏日的晴空,云层带来一种奇幻之美。记得某个午后三点的样子,蝉叫得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它们抬高了三尺,彼时在教室温书的我们,不知谁率先发现了窗外巨大的云层,随之没有了学习的心情,还好我们有长长的走廊和连在一起的几栋教学楼,绕道走过几个回廊,就是一处最好观看云朵的地方。
那些云像棉花,但比棉花更柔软,整合。在我心里感觉到它们像脑细胞的皮层组织,只是颜色不同。看过宫崎骏的天空之城,所以当我注视着这样的大团连绵的云朵,真的期许那里面会有可以飞行的岛屿,还有误入的飞船。这样的云,我们一边感慨,一边注视,竟也可以看许久。再度回忆,我也不会为自己有些天真的念想而觉得幼稚可笑,最可贵的,是喜欢和你一起看云的那群少年。这时我想起了康德所说,审美的纯粹无功利无目的。
临近高考,倒计时还有几十天的样子,雨水开始旺盛。我们的班级刚好在高三年级这栋楼的顶楼,巨大的玻璃窗非常适合观景。窗外是连绵的西山,郁郁葱葱,一片苍蓝。某天下午,夕阳接近山的起伏线,云层一层层如浪花接连赶着从山那边泳过来的趋势,由远及近,每一层云都有不同的光色,天地在一刹那就像是玄幻电影里的天界,当时正在上地理课,大概在讲加勒比海沿岸的洋流问题,虽然这些也很有趣,但你知道吗,那个窗户像是放大的相机取景框,不必辛苦寻找,一个美妙的镜头就在窗外呈现,离窗户近的同学已经开始拿着手机拍照,发出各种惊叹,坐在里侧的同学也按耐不住了,这时候老师没办法继续讲下去,他挥挥手说,你们想去看就去看看吧,等会我们再接着上课。
随后大家就一起涌到窗边,安安静静看夕阳。老师在一边和大家很轻松地讲为什么形成这样的气象状况。
从那天下午以后,每一天的夕阳似乎都是美的,看夕阳成了高三这栋教学楼的同学们奢侈的放松项目,下午放学那顿饭,大家几乎都趴在走廊的阳台上吃,远方云朵自由的姿态,可以被演绎出许多故事与情节。
雨后,会有云雾像龙蛇一样沿着凤凰山的山脉向上攀爬,我老是分不清小时语文课后积累的谚语,到底是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呢?还是反之。不过没关系,一阵风,一阵雨,满城中落花飞絮,也就是一个午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