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喧嚣的孤独
BY 伊万
您现在看到的思考本应该是昨晚写完的那篇文章的。但是老天给我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昨晚洋洋洒洒地写完了3000多字的文章,内容围绕着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生活的改变的种种。未曾料想啊,竟然由于格式错误,没有保存。于是半个多小时写就的文章就这样无影无踪地消失了。一看时间,已是深夜23::30 。于是一赌气,不写了,在愤愤不平中睡去了。
说来也奇怪,我用着科技时代的产品(word),在文章里对科技进行了深刻地检讨,却最后被它抛弃了。多少会有些滑稽感。
这已经不是它第一次如此地带给我焦虑了。
于是我不再打算重复那篇无缘由逝去的文章所说过的话了,这篇文章稀稀拉拉地算是作为这一系列的补充吧。因为关于科技,我有太多的话要说了。
最早开始系统性地反思科技的想法是在看完《黑镜》以后。不得不承认,《黑镜》对我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它反映的生活虽然是在未来,但是时时刻地都能在当下的生活中找到影子。正如我后来看到的一篇文章里提到的,《黑镜》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所幻想的世界虽然在未来,但总是给我们一种真实的感觉。这是因为它植根于现实。超薄的触屏手机,超薄的触屏电脑,类人的机器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都给我们一种极端熟悉的感觉。它仿佛只是把现实推进了一小步。
于是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我好像本能似的警惕周围一切与科技有关的事物。但是如你所知,科技早已不只是作为工具使用了,它本身就已经是我们的生活了。无论你同意是否,你已然离不开它了。
而关于科技本身的思考最集中的一次就是2012年《新周刊》的某期杂志。那期杂志的封面叫《喧嚣的孤独:为什么我们更依赖科技而不是彼此?》。这题目来源于赫拉巴尔的小说《过于喧嚣的孤独》。这是这位捷克著名作家的代表作,是一位孤独的废品收购站打包工的独白。小说的主人公独自在肮脏的地下室工作了30余年,在物质无比匮乏的环境中,用那些为人所丢弃的字纸将自己武装成心灵最丰富的人。《新周刊》在引用时说,“这个精心酝酿20年之久的故事,是赫拉巴尔面对喧嚣的孤独时给出的解决方案——在社会的垃圾堆之上而不掉进混乱与惊慌。”
其实将现代文明称之为“垃圾”的人有很多,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摇滚乐。我一直觉着摇滚乐是表达对这个世界不满的最痛快的方式。无论是从崔健还是到汪峰,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叛逆者,体现在激情洋溢的歌声之中。汪峰说,“现代文明是一堆垃圾,我们都在扮演着拾荒者的角色,将自己越掏越空。”
我非常认同这句话,倒不是有多偏激,而是当你真正去反思科技的时候,就会明白现代文明之下那种“过于喧嚣的孤独”。
关于科技,我始终都是怀着一颗矛盾的心去看待的。一方面,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对很多新鲜的科技产品都有极大的兴趣,在某些方面甚至达到了“发烧友”的程度。但是另一方面,我始终对它保持距离,甚至有时候就是赤裸裸的排斥。科技带给我的最初的沉醉感,逐渐地在为一种受制感所替代。
它太热闹了,总是不断地向前赶步,以至于你每天都能看到新的产品问世。我见识过太多次的喧嚣,比起现实的争吵来说,互联网上的对立冲突虽无直接的拳打脚踢,却荒蛮的很。我们踉踉跄跄地从传统社会走进所谓的新时代,却始终没有摆脱掉那种野蛮。
最让我难以忍受的是它对我阅读的影响。说实话,我每天登入微博的次数怎么着也得有三四次。每次至少翻阅50条微博。平均下来每天至少有半个小时是在微博上度过的,一天下来过眼的微博有成百上千条。不仅仅有微博,还有诸如新闻客户端这类的APP和其他的一些应用软件。科技竭尽其能地碎片化了我的时间。而网络上充斥着五花八门的言论,我今天看到这个人的话,觉得比较认同,明天看到另外一个人的观点,也认同。甚至直接推翻了我之前的判断。很奇怪,昨天刚刚深以为然都东西今天就会被推翻。无论是对人、对事件,我总觉着自己的结论太轻浮了,流于表面。我们肤浅的吸收了太多的快资讯,却失去了独自思考的能力。无论是多么有共鸣的话语,其影响终究还是短暂的。140个字所能承载的只是骨皮罢了,缺乏充足的背景支撑,记忆就像是一盘散沙,随时都有可能被吹落。
我们都太多地吸收了科技带给我们的碎片化知识,更让我惊讶的是有些人直接将这些内容作为唯一的知识来源。我们越来越满足于对知识的浅层摄取,懒得再往下探一探知识的深矿。曾经看到过一篇题为《我用刷1000条微博的时间来读一本书》,作者正是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算了一笔账,要读完一本500页的书,我的速度是10天的所有在家时间,而平常每天我大概看100条微博。这样算来,我牺牲了看1000条微博的时间看完一本书。但是结果却大不一样,一本书所能承载的知识和思想远非1000条微博所能比量的。
不仅如此,我们还失去了独处的能力。每个人都急于表达自己,又忙不迭地去寻找身份的认同,生怕自己被这个世界所抛弃。萨特说,“一回回我孤零零地在这一片快乐和正常的人声中。所有这些人把他们的时间花在互相解释和庆幸他们的意见相同上。我的天,他们多么看重所有的人意见相同这件事儿。”是啊,我的天,我们是有多看重这件事儿啊!
最后还是想回到赫拉巴尔的那部小说,我特别羡慕赫拉巴尔给主人公写的一段话,“因为我有幸孤身独处,我从不孤独,我只是独自一人而已,独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之中,因为我有点儿狂妄,是无限和永恒中的狂妄分子,而无限和永恒也许就喜欢我这样的人。”
嗯,无限和永恒会喜欢我们这些日新月异的现代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