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怎么界定“适合”
“我似不似不适合这个工作啊?”
这几乎是所有职业迷茫者最爱问的问题。
作为朋友、咨询师、长辈、老师,当他们把这个问题抛给你时,你怎么接?
1. “嗯,确实不适合,这工作不赚钱,赚钱最重要。”
2. “所有工作都得适应,你这是不适应,踏实做好领导交办的任务,才能升职加薪”
3. “你一个女孩子家的,去考公务员,陪父母,那比较合适”
4. “做个测评,看看你的人格到底适合做什么?”
5. “那你喜欢做什么啊?”
这些答案,你觉得哪个最有效?
哈哈,按欧神(房产投资大V)的经典回答,应该是
以上全错!
因为对方所理解的“适合”跟我们所理解的“适合”往往不是一个意思。所以,无论你怎么说,都有可能是鸡同鸭讲。
正确的回应是:
“那你觉得怎么就叫“适合”?”
“你认为的适合,有什么标准吗?”
实际上,当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的客户的回答会很令人惊讶。
有一次,一个来访者问我是不是不适合这份工作。我请他翻译一下,什么就叫适合。
他说:“适合的工作,得我喜欢的,我还比较擅长,钱不能少,压力不要太大。”
我问:“还有吗?”
他会继续:“大企业,能建很高端的人脉,还得稳定,不能波动太大。”
我继续问:“还有吗?”
他还继续:“我上司能给我很多辅导和培训,给我能让我成长的任务。”
好了,这就是他所谓的“适合”。
我把他所有的标准都列在纸上,问他一句:“你觉得这个你适合的工作,在哪里有?”
他说:“我确实没找到,所以才咨询您呢”
我说:“别说,还真有。我知道一个小姐姐,就干这个工作。一个金融证券公司做运营,都是跟各种金融大鳄一起,压力也不大。不过,她能去需要一个条件”
“她父亲开公司,一年几个亿收入吧,所以托了关系。人家给她爸一个面子,自然会是这个职业。”
他听了我说的,多少知道问题了。
他把“适合”看作了“完美”。
我们总爱把“适合”看作“完美”。
2. 那到底什么是“适合”
适合不是完美,那到底什么是“适合”?
这其实很难回答,因为字典里关于适合的定义就很二。
“适合”的解释是“适宜,符合”
“适宜”的解释是“恰当的”
“恰当”的解释是“合适”
这个解释类似
“女性的第一次性行为非常重要,因为它会刻骨铭心。”
(这个因果关系是废话,非常重要跟刻骨铭心明明不是因果关系而是对等关系嘛)
要界定“适合的工作”,不妨可以反着想:到底什么样的工作是不适合的?
以下几个描述,你觉得哪个更像不适合的,哪个更不像?
1. 不赚钱是不是不适合?
2. 不稳定是不是不适合?
3. 容易被边缘化是不是不适合?
4. 没学到东西是不是不适合?
5. 干起来不快乐是不是不适合?
6. 总是做不好是不是不适合?
如果理性想想,只有5和6更像是真的“不适合”。
那这样的话,“适合的工作”就可以界定清楚了。
那些容易做好,还做起来比较快乐的工作,是适合的。
但请注意,这个工作也许不赚钱,也许不稳定,也许不是核心岗位,也许会遇到傻叉老板。但这些因素,都不能界定“适合”。
我们会说:
男生适合做工程师,女生适合做小学老师;
男生适合做程序员,女生适合做秘书。
这个适合说的就是:一般认为男生会比较理性,所以做工程师、程序员容易做好;而女生比较感性和细腻,所以做小学老师和秘书容易做好。
而一般来说,容易做好的工作,自然做起来也比较快乐。快乐来自正向反馈。这两个因素是正相关的。
而“容易做好”,这个条件估计就跟人的潜能、气质、人格等心理过程有关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般界定的适合,都会去用人格气质性格之类的测评和评估来确定。
3. 快乐的就是适合的吗?
“快乐”这个词造的真绝。
“乐”这种感受总是很“快”。
几乎所有人都追求那些“快乐”的工作,但快乐的工作真的存在吗?
几乎多数段子手都有抑郁倾向,他们,抽烟,熬夜,一周都可能憋不出一个好段子,而编辑的催稿会随时而来。然而写段子确实是他们“适合”的工作。
设计师同理,他们无法接受一个粗糙的设计作品,但是完成更好一点的作品却要绞尽脑汁。
这都是适合干艺术的那些人的通病。
那那些工程师程序员呢?
再适合写代码的程序员面对着BUG也会头大两圈。他们一点点调错的过程像极了考试里的一步步验算。
这些过程一点也不快乐。
但为什么他们还会觉得适合?
你有想过成年人跟小孩子的饮食偏好吗?
小孩子总归喜欢甜食:巧克力,奶油蛋糕,草莓果汁;
但到了成人,成人就会喜欢麻辣火锅、浓茶和烈酒;
要知道,茅台好喝,是因为那种带有香味的辣,而辣其实不是一种味觉,辣是痛觉;浓茶的味觉是甘苦;
成人的饮食偏好中多少带有痛和苦。
这也跟工作一脉相承。
那些适合的工作不是香草冰淇淋,而是甘苦的浓茶和香醇的茅台。
快乐不是适合的标配,适合的标配是“痛快”。
请记住这种感觉:“痛快”。
那种夹杂着痛感、苦感的喜悦感是最合适的感觉。
去在不同的工作任务中寻找“痛快”的感觉。
4. 与其找适合而不得,不如排除“不适”
但是,“适合”是会变的。
你爱吃麻辣火锅,但是让你天天吃麻辣火锅,你会变得厌倦。
喝茅台一样,别看一瓶飞天茅台1500块,让你顿顿茅台,也会觉得没味道甚至还会腻。
生物的感受器会审美疲劳,会边际效应递减。这是生物基因决定的动物性,改不了。
再适合的工作,也有例假,也会变化。
也因此,过分追求那个唯一的适合,是一种妄念。
但是,生物基因还一个改不了的动物性,那就是:
你厌恶的、排斥的,总是不变。
想想你小时候不爱吃的东西,似乎一直到老都不怎么爱吃。很少有突然一下子爱吃起来的突变。
所以,与其去探索什么是“适合的”,倒不如先去探索什么是“不适的”,然后轻易排除掉。
这是最容易也最有效的探索法则:
把那些一干就难受,就感觉不对路的工作任务先拎出来,放到“红灯区”,排除掉。
剩下的,挑一个更有社会需求的,更有钱的工作,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