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不多,自大遍地

天已凉,早起在院子里读《梅影庵忆语》,虽然咖啡在手,可读了一会觉着后背发冷。

至少明清小品读起来和英文很相似,一是语法,二是修饰手法。据说现在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上的老文字和英语课都有缩减,这意味着莘莘学子只能通过明星八卦、跟随劣质公关的软文学习语言。

冒襄觉得,董小宛苦苦追随他,苦心孤诣服侍他,不惜艰辛、不辞劳苦从危疾中拯救他(包括嗅闻他的大便了解病情发展状况),以及慷慨大方,散尽私房钱满足他的文学嗜好,补贴夫家,包括在兵荒马乱之际给公公零花钱,甚至觉得冒襄三番五次为了老母、原配和子女决意在逃难过程中放弃她是深明大义,所有这些在冒襄看来无他,纯属自己优秀,董小宛系“少女而有慧眼”。为此,冒襄对友人艳羡他拥有董小宛十分骄傲,十分受用。

在西区咳嗽派心理学家看来,冒襄和董小宛之间绝不是所谓伟大的爱情,说他“果然名士悦倾城”也过于肤浅。实际情形应是,冒襄的人性在董小宛巨大的牺牲面前被震撼、被感动。董小宛自带干粮飞蛾扑火、凤凰涅槃,在她这种大情大义面前若不为所动,任何男人不配为兽,遑论为人。

之所以不能称冒襄和董小宛之间的感情为爱情是因为我们并不知道董小宛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知道其舍身取义、杀身成仁的动因为何。冒襄只是自大,以为自己是爱神,其实他也不知道。

冒襄初遇董小宛是在1639年,他在南京听朋友方以智说秦淮佳丽最火者董小宛也,于是起心动念去追星。他从南京追到苏州,苦候了一段时间才在偶然间碰到董母。“姬母秀且贤,劳余曰:‘君数来矣,予女幸在舍,薄醉未醒。’ 然稍停,复他出,从兔径扶姬于曲栏,与余唔。面晕浅春,缬眼流视,香姿玉色,神韵天然,懒慢不交一语。” 当时董小宛十六岁。

再见董小宛时她的母亲已去世,她即义无反顾,使出一切手段跟定冒襄。从她初见冒襄一言不发到再见冒襄死心塌地之间发生了什么,我们一概不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金陵,六朝古都自古繁华,在明一代更是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既承袭了六朝之非凡气势,又是明代江南繁华...
    水乡醉客阅读 4,481评论 0 4
  • 读过影梅庵忆语的男人大概没有不愿意变成冒襄的,女人,女人也没有不愿意不变成冒襄,或者不跳进书中将冒襄痛揍一顿的。董...
    蓼之汀阅读 4,367评论 2 2
  • 这是他们的一个约定,这个约定从他们五年前在村子里的时候就定下了。 (故事回到五年前…) (五年前…)2010.在村...
    陈铨阅读 2,773评论 0 0
  • 超级记忆,用一个冲刺的中心图,Supergirl!书中,其中重复的价值,给我印象特别深刻。如何进行有效的复...
    勿怼阅读 1,001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