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孔子72贤弟子之一的子贡,是儒商的第一人。他开辟了文人经商的先河,使儒家思想与经商真正的结合了起来,而其重要的经商思想,对后世不断发展壮大儒商的力量,传承儒商的商业美德,弘扬商业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字: 子贡 儒商 思想 孔子 仁义礼信
据《史记﹒货殖列传》对子贡的记载,“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竟至于“家累千金”。他经常“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到之处“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甚至越王勾践还曾“除道郊迎,身御至舍”。 无可争议,子贡是儒商的始祖,作为一个儒者, 子贡在商业领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不光是因为有良好的家族经商根基,更多的是因为其在求学过程中不断形成的经商思想。
儒家提倡“仁义礼信”,孔子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不断地将“仁义礼信”授予其弟子。《论语》中子贡和孔子曾有这样一段对话,“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在经商上就是在低位买进货物,等待比较高的价位卖出,从中获利。对待经商,孔子曾多次予以教之,因此,子贡在其过程中深受其影响,形成了义利、诚信、人和、乐施四方面的经商思想。
义利思想,是指在追求物质利益时 应遵循的伦理道德标准,是为了正确处理经济活动中各种不同利益之间的经济关系所提出的思想观点或理论。
《论语·述而》中记载,孔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意思是说,如果是值得求取的财富,就是给人赶车作仆人,我也愿意干;如果是不可求取的不义之财,那还是从事我的喜好吧。由此看来,儒家的思想学说对经商并不贱视,关键是不取不义之财。
子贡作为一个儒者和商人,他严格遵循老师孔子的教诲,把道德放在第一位的,“道德”和“财富”的关系也就是“义”和“利”的关系。在子贡看来,一个儒者经商务必处理好“义”和“利”的关系,用正当的方式合理、合法地谋取利益,决不能“见利忘义”,关键时刻还能做到舍利取义、义利分明才堪称大丈夫,才配称儒商;而“见利忘义”者只能被称作是奸商。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意思为,孔子说:“有钱有地位,这是人人都向往的,但如不是用正当的方式取得,君子是不该接受的;贫穷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是用正当的方式摆脱,君子是不做的”。子贡正是因为不断践行义利思想,在商业活动中自觉地把儒家伦理、精神文化同商业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在经商上不断取得众多成就。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强调信、义与善的结合。
《论语·为政》中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他就无法在世上立足。可见诚信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在《论语·颜渊》中,也记载了孔子对子贡讲“诚信”:“子贡问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