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赶路人 齐帆齐


一直想写齐帆齐老师,却迟迟没有下笔,只因她实在是一个有着传奇经历的女子。齐老师说:“花开,你要写不下去了,就和我说,和我聊完天肯定又会有动力了。”事实上也是这样,每当我懈怠、放松自己时,总有一个身影在告诉我:“花开,你要写下去呀,不能放弃!”

齐老师也是唯一唤我“花开”的人,她说会有鲜花盛开的感觉,我更多则称她齐齐,她是良师也是益友。

她是一个闪着光的奇女子。性格爽快,问她一个问题恨不得告诉你无数个答案,每次一句话还没打完,她好几句话就已经发过来了,让人目不暇接,但每每和她聊完天都是一场头脑风暴。开直播时她一着急语速就加快,语速一快就会带着安徽口音,但她总能在愉快、日常的氛围中让人学到东西,给人以茅塞顿开的感觉。

我说:“你是光,有你在的地方总能光芒万丈。”

她说她是追光人,她的梦就是光。

石头在牡蛎中磨砺成珠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她还没发光时,齐齐也是那无数不起眼的石子中的一个,她普通得甚至连路人的光芒都可以掩盖她。

齐老师经常自嘲自己是草根作家,因为自己只有初中学历、打工经历、农村背景。

读齐齐早期的文字其实是很让人心疼的,每读一遍,都会禁然泪下。

齐齐原本有一个辛福的家,父亲在陶瓷厂上班,虽然辛苦,但每月有一两百的收入,在80年代,工资也是较高的。童年的记忆里,父亲在她上下学时会给她买五颜六色的文具,给她买零食,带她坐自行车,别人家有的,齐齐家都会有。那是齐老师八岁前辛福的童年生活。

八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留下一家四口,母亲和三个女儿,最大的八岁,最小的一岁。齐齐就是那个最大的女儿,从父亲去世后她突然就长大了,用瘦小的肩膀为这个家扛起作为大姐的责任。

因父亲从生病到去世,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甚至还欠了许多钱,家里早已高台垒筑。齐齐后来曾在文章中说:“从此我们不但成为了没爸的孩子,也是全村甚至全镇最穷的一户人家。”

父亲走后,母亲带着姐妹三人种田种地,卖菜养猪一边补贴着家用,一边还欠下的钱。最困难的时候连5块钱的电费都交不起,母亲借了一圈都没能借钱交电费。因而家中用的电灯都是20瓦带钨丝的那种,为了节省电费都是全家用一个灯泡,挂在两个屋子的中间,屋里也是昏昏暗暗的。

因此15岁,初三预选时,她已辍学回家。齐齐开始四处谋工作,想补贴家用,刚开始在堂哥家的工厂里做啤酒套,一天八块钱的工钱,已令她她已开心不已。可是好景不长,不久工厂就停办了,她又转行去镇上学缝纫。

缝纫是需要缝纫机的,可是那时候她的家庭,哪里买得起一台450元的蝴蝶牌的缝纫机!母亲心疼女儿,只得又去找邻居借,借了一圈也没有借到,最后是去了另外一个县城的小姨家,借了500元买了缝纫机,齐齐才顺利去在镇上当了缝纫学徒。

一年后,有师傅愿意带自己去南方打工,那时候都觉得出去打工都能挣到大钱,都能回来盖新房子,齐齐也就满心欢喜地跟着村里的姐姐们,南下去了工厂当流水线工人。一年学徒工资一千,每次往家写信就把几十块钱的工资寄回家,读初中的二妹收到大姐寄回来的50块钱都会高兴好几天。

那是遥远而艰难的年代。

二妹们长大后,也跟随者姐姐南下去工厂打工。姐妹二人在流水线车间做服装,每天除了睡觉的五六个小时,其他时间都是在干活,人似机器般枯燥麻木。

后来齐齐遇见了自己一生的伴侣,两人结婚后辗转去了温州,在一个工业园区门口做小吃生意。店面是一个活动板房,周围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因为离得太近,采光、通风都很差。他们就在这里开了一年小吃店,来吃饭的基本都是对面工业园的工人。在生意刚刚有所起步时遇到了金融危机,店铺倚靠的工业园也随之搬迁,夫妻两人又被迫离开温州回到西安。

回到雁塔区,齐齐与老公在一个叫曹家村的城中村又开起了包子店。因为是城中村房租也便宜,一个月房租600元,除去各种开销,每月还能存上8000元。那是齐齐最满足的时光,每天下午准备好第二天的食材,就能去附近的旧书店淘很多书看。

也是在那个时候,齐齐的文学素养得到了巨大飞跃,在十三朝古都,她认识了柳青、路遥、贾平凹、陈忠实等文学巨匠。在那个旧书店里她如饥似渴的看完了这片土地上的文学巨著。

鹰击长空非一日之崛起,在此之前她在黑暗里已努力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只等着黎明破晓时,划破天空。

那些年吃过的苦,住过的城中村,最后都会以另外的方式馈赠于她,她即将冲出自己的桎梏,走入她所向往的文学殿堂。

2015年,齐齐的包子店因为城中村拆迁,她就趁此回到老家,着手装修在镇上买的房子。装房子之余,又顺便在镇上服装厂加工衣服,每天七点上班,九点回来,连做了几个月,到发工资时也只有1800元。齐齐就萌生了想要辞职了去更大的世界看看的念头,这时候在上海的二妹问姐姐愿不愿来上海。

虽然此时女儿已上二年级,正迫切需要母亲陪伴,本已决定不再去外面打工的齐齐,还是动心了。她心想如果还是没有更好的发展就回镇上的工厂安心上班。

九月,她去了浦东,开始在一家早点店帮人卖包子,老公在青浦帮人做包子,包吃包住每月3500元。

半月后二妹来店里看她,看见齐齐穿着沾有面粉的工作服,在九平米的门店里忙碌的身影很是揪心。后来在二妹的引荐下,齐齐成功入职到了二妹所在的互联网公司做销售,也是从2016年起,她开始正式使用电脑,学习办公软件。

工作第一天,她还激动的写了一篇日记,因为她是全公司学历最低的一个,没想到能和这么多的本科生、研究生做同事。

齐齐做事有一股韧劲,她可以起步比别人晚,但她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很快她就熟练的掌握了办公软件,月薪做的好时也达到了上万元。

那时候公司是有双休的,齐齐就利用周末看了很多新媒体文章,阅读量也大大提高。机缘巧合下,她在2016年注册了公众号,从此与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齐齐在公众号上发布的第一篇文章叫《粽叶飘香》,当时自己没有任何文字存稿,还是在表弟的QQ空间找了别人的文章,也就是从这篇文章起,齐齐开始正式接触自媒体。

有了微信公众号,朋友们就都开始鼓励齐齐更文。她苦思好几天,写了第一篇文章《渐行渐远渐无书》,算是自己的处女作,也是从那篇文章开始,她开启了自己写作的道路。

正式写作后,就有自己的圈子。齐齐通过文学圈,认识了各种各样优秀的同频人,在彼此的交流与碰撞间思维就打开了。通过写作这扇窗,她看到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也知道原来有人真的过着自己梦想的生活,她看到了更多发展空间。

也就是在那一年,齐齐的公众号获得了官方邀请开通了原创功能,注册29天后就收到了读者的打赏,每月七八百元到一千多不等,这给了她极大信心继续写下去。

当齐齐写到25万字的时候,她有顺利地成为了莫平台的签约作者,出了自己的第一本纸质书,接着开了自己的自媒体课程,很快就实现了月入过万的梦想。

2017年,齐齐辞职成为了一名自由写作者者。全职后齐齐可以一周安心读完几本书,写上几篇读后感,每周给学生上课,持续输入输出。傍晚就带着孩子出去散步,一切都是自己喜欢的样子。

直到现在齐齐已经写了近四百万字的文字,连续出了三本书,这当中是齐齐多年来的坚持与对文学的一腔孤勇的热爱,在机会来临时抓住机会脱颖而出。

有人说人一生中都会有五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可惜很多人都只抓住了一两次,或者一次都没有抓住,而齐齐一定是拼尽了全力去握它。

齐齐说,从一开始她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是通过学习与坚持,借住时代的平台实现人生的价值。如今的她早已年入百万,过着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

很久以后,齐齐给我寄了她的第一本书《追梦路上  让灵魂发光》,她在扉页上写着

花开:

人因梦想而伟大,因行动而改变,文字路上,结伴而行。

那一瞬间,我仿佛看见齐齐在一个风清日明的午后,阳光下笔尖在纸上跳动,她的嘴角上扬着,那是星光逐梦人幸福的微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