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流转,暑去秋来,八月的燥热一过,忽然之间,北京就迎来了秋天。
写了一辈子北平的老舍,在《住的梦》中写道:“我想来想去,觉得最好的就是春天住在杭州,夏天住在青城山或是青岛,冬天住在成都,而秋天,是一定要住在北平的。”
北京的秋天正如老舍先生所说:“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
而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9月的北京是北京人可以独享的,10月的北京需与全国人民同乐。所以每到金秋9月,我们就安排一些时间去仔细看看这座美丽的城市。去体会它大气、澄澈、质朴、壮美的独特品质。
这周末,我们去参观了国家园林博物馆,我在心里给它起名为“最美博物馆”。国家园林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国家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市丰台区鹰山脚下,永定河畔。
它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园林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多元的功能以及辉煌的成就,更加绝妙之处是将中国最具特色的园林,在室内外重建,以展园的形式,展示了中国园林的艺术特征、文化内涵及其历史进程。让我们足不出京,就赏遍祖国名园。
一、扬州孤本——片石山房
莫谓池中天地小,
卷舒收放卓然庐。
近看镜中花百态,
远观水中月独明。
片石山房原址位于扬州城南花园巷内,古人云:“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扬州无山,园林中常采用平地叠石之法,而叠石增山是很讲究的,必须运用高度技巧,才能使园林兼具南方之秀和北方之雄。据说片石山房叠山所用石头重达200多吨。系明末清初大画家石涛叠石造园的“人间孤本”。
二、苏州畅园
满园春色堪入画,
一池秋水总宜诗。
畅园虽小需驻足,
一步一景舒胸怀。
畅园,原址位于苏州庙堂巷,是苏州小型园林的代表作之一,面积不大,一亩有余,以水池为中心,水池面积约占全园的四分之一,周围绕以厅堂、船厅、亭、廊,景致丰富而多层次。园内古典建筑多,处理手法细腻,缘岸围叠湖石,曲折参差。南端架一五折石板桥,把池面一分为二,在蜿蜒曲折的桥面上行走,一步一景,景景不同,给人精致玲珑、淡雅清新之感。
畅园为整体复建,总体保持原貌,同时结合场地条件进行适当调整。以展现苏州园林造园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艺术成就。
目前苏州畅园已经不对外开放,如果要想领略它的美景,只能来博物馆啦。
三、岭南庭院——余荫山房
余地三弓红雨足
荫天一角绿云深
余荫山房始建于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历时5年,于同治八年(1869年)竣工。山房故主邬彬,字燕天,是清朝举人,官至刑部主事,任七品员外郎。
他的两个儿子也是举人,因而有“一门三举人,父子同登科”之说。邬燕天告老归田,隐居乡里,聘名工巧匠,吸收苏杭庭园建筑艺术之精华,结合闽粤庭园建筑艺术之风格,兴建了这座特色鲜明、千古流芳的名园。
为纪念先祖的福荫,取“余荫”二字作为园名,“山房”表明园林地处山岗与寄托园主隐居之意。�
余荫山房嘉树浓阴、藏而不露;缩龙成寸、小中见大;以水居中、环水建园;满园诗联,文采缤纷。它以“藏而不露”和“缩龙成寸”的手法,将画馆楼台,轩榭山石亭桥尽纳于三亩之地园中。浮雕和建筑装饰皆由名工巧匠精雕细琢,配以诗、书、画,使全园更添恬静、典雅情趣。
深柳堂是园中主题建筑,是装饰艺术与文物精华所在,堂前两壁满洲窗古色古香,厅上两幅花鸟通花花罩栩栩如生,侧厢三十二幅桃木扇格画橱,碧纱橱的几扇紫檀屏风,皆为著名的木雕珍品,珍藏着当时名人诗画书法。堂中木刻精品琳琅满目,名士墨宝闪耀清华。其中,引人注目是清乾隆时期大学士刘墉的书法手迹:
闭门读易程夫子,
宴坐焚香范使君。
顾我未能忘世乐,
绿樽红芰对斜曛。
隔莲池相望,有“临池别馆”与“深柳堂”呼应,园主人把书斋起名为“临池别馆”,据说是古时候的文人雅士面对别馆前临池美景,以墨砚为“池”,蘸砚挥毫称为“临池”,因此,用“临池”来命名这座书斋。夏日凭栏,风送荷香,令人欲醉。园林博物馆内复建了余荫山房精华部分,占地面积53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3平方米。
国家园林博物馆将余荫山房和畅园重建在室内,将片石山房独创性地建在屋顶之上,布局巧妙。
而走出博物馆,可以看到运用小中见大,咫尺山林;构园无格,组景有方;欲扬先抑,曲径通幽;借景有因,浑然一体的园林建筑思想,重建的几处室外园林。
清康熙年间北方私家园林的代表——半亩轩榭;结合鹰山东坡地形、地貌和植物情况,建设一处北方山地园林——染霞山房;巧于因借,利用水面将鹰山永定塔引入园中,构筑的北方水景园林——塔影别苑。
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不由得感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感慨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非常想去这里参观哪?再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这里参观是免费的,只要带好身份证,直接验证进馆,非常方便。
好了,说了这么多,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金秋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