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中期,延安这个在中国地图上并不起眼的西北古城,是成千上万中国先进分子心目中的圣地,是成千上万中国青年积极奔赴的地方。为什么这个小城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因为青年们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感召——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能够指导中国革命蓬勃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能够为中华民族争取独立、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提供强大思想武器的马克思主义,正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所领导的事业发展中被忠实践行着的、活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实际和作风中表现出来的、为人们所看得到和感受得到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结果。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漫长而艰苦的求索、经历了一次次失败的实验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能够救国救民的思想武器,中国的面貌为之一新。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被鲜明写在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马克思主义提供给中国共产党的并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现成方案和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种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这种结合是在实践中经过艰苦探索才能实现的。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党中央到延安以后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并为全党所认可的过程,就是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得以确立的过程,也是延安精神形成和确立的过程。也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一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显微镜和望远镜,用以认识和解决中国问题,才逐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形成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根本宗旨更容易为老百姓所理解和接受的科学表述,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成为一种贯穿于党的全部工作,为全党所努力实践的精神,形成了体现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和革命斗争精神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而这些在实践中形成的精神,又进一步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和完善中国革命理论和政策策略,更广泛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冲破国民党反动派重重封锁,战胜各种困难的精神支撑。
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因为它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灵魂;说它是中国的,因为它体现着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吸收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语言风格,凝练而深刻、生动而朴实。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把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思想方法表述得淋漓尽致;为人民服务,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和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了精辟的概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立足点的准确表述。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显著特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品质。党中央和红军安家延安后,由于敌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条件十分艰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共产党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大生产运动蓬勃展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也逐渐传承下来。通过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创立了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一代代中华儿女赓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迎难而上、奋发图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新时代新征程,弘扬延安精神,要继续弘扬延安精神蕴含的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奋斗之风,把开拓进取、永不服输的干劲运用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牢记“三个务必”,永远保持赶考的清醒和谨慎,接续奋斗、勇毅前行。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努力成为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