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度非常喜欢和爸爸一起去菜市场,就像汪曾祺所写“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小时候虽不懂生之乐趣,却总觉得在菜市场里可以体验一种别样的生动,这种生动是课堂和书本无法给予的,伴随着食物的滋味,成为最鲜活的视觉和舌尖回忆。
鸡可以说是幼时菜场活物的代表了,买鸡时,必是各种打量,才从一窝咕咕叫的鸡中挑出那个头适中、羽毛整齐光泽的,拽着鸡的翅膀就拎出了笼子。市场里还必然配有可以处理鸡的摊子,记得很小的时候,有一家市场有两户杀鸡摊子竞争,竞争到最后去杀鸡拔鸡毛不仅不需要付钱,顾客还能收点钱,这也许是我见过的最早试图用资本打垮竞争对手的商业案例了。
鸡肉是餐桌上变化方式最多的荤菜之一了,陆游说“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可见鸡肉在中华餐桌上的地位。吃鸡肉之前先喝一碗热乎乎的鸡汤,微微的油花上撒上一层葱花,是最好喝的汤;白斩鸡的鲜嫩配上酱油的鲜甜,越嚼越香;红烧鸡则是焦糖色的最佳,浓油赤酱;烤鸡是外焦里嫩,直想咀嚼到骨头里,是真正意义上的吮指原味鸡。无论哪种烹饪方式都是锦上添花,鸡肉都保持了特有的细嫩却有极富弹性,这是现在一般市场里再也找不到的味道,是只属于活禽的味道,所以很多事,有所得也必有所失,食物和人生一样,总有遗憾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