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高血脂,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过高的血脂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再不济也能和动脉硬化挂上钩。
但事实上高血脂的危害远不止如此。
它不仅危害心脑血管,更涉及肝纤维化、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病等多种慢性疾病。
其中尤以高胆固醇血症的危害最大,大到可以用“毒”来形容,并由此衍生出了胆固醇毒性这个全新的医学概念。
当然,胆固醇毒性这个医学概念可不是我的发明。
它出自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赵家军教授团队2021年9月发表在国际期刊Cell Metabolism上的一篇学术论文。
在该篇名为《胆固醇引起的毒性:胆固醇在多种疾病中作用的综合观点》的学术论文中。
赵家军教授团队不光抛出了胆固醇毒性这一全新的医学概念,还就胆固醇的“毒性”做了深入阐述。
论文截图 | 图片来源:Cell Metabolism
论文指出,之所以用“毒性”一词来概括与总结过量的胆固醇所造成的危害,是因为它不光与动脉粥样硬化、中风、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息息相关,还广泛影响多种脏器细胞。
比如上文提到的肝纤维化、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病三种疾病所对应的肝细胞、胰岛β细胞和脑细胞。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过量的胆固醇还会干扰成骨细胞的分化。
成骨细胞是骨形成的主要功能细胞,负责骨质的合成、分泌和矿化,如果它的分化被干扰,势必会造成骨质疏松。
至于过量的胆固醇何以影响如此多的脏器细胞,道理说来也简单。
众所周知(也有可能知道的人比我想象的要少得多),胆固醇是哺乳动物细胞膜的重要且关键的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它还广泛参与了细胞内膜即细胞器膜(细胞内的细胞器也包有一层膜的)的构建。
这些细胞器包括内质网和线粒体。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没有胆固醇的参与,内质网和线粒体便会因膜的缺损而无法发挥正常功能,可如果胆固醇过多,挤占了膜上其它“成员”的空间,这些细胞器同样也发挥不了既定的生理功能。
细胞膜中的胆固醇 |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这些细胞器发挥不了既定的生理功能会有什么后果?内质网较为陌生我们姑且不论,我们只来看看线粒体。
众所周知(这下应该没人反驳了吧),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制造中心,这个能量中心要是出了问题整个细胞便会陷入瘫痪状态,进而引发细胞提前凋亡。
这还不是重点。如果按不同的组织而非器官进行分类的话,人体大约有200多种细胞,而在这200多种细胞中只有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
换句话说,除了红细胞,其它99.99%的细胞及对应的组织、器官都可能因为线粒体而遭受过量胆固醇的不利影响,这么个影响法也只能用“毒性”二字来形容了!
那么,胆固醇为什么会过量呢?是吃得太多了吗?
答案还真不是,或不完全是。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关于高血脂患者能不能吃鸡蛋这个“公案”。
关于这个公案,现在公认的观点是高血脂患者照样可以吃鸡蛋。
因为血液中的胆固醇其实有食物和自身合成两个来源,而自身合成的量更是远超食物这个来源,占到了70%。
鸡蛋不但含有胆固醇,其它的营养成分还能起到降血脂的作用 | 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高血脂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确实是吃出来的)的原因还得从“自身”去找。
而这个自身就是肝脏。
肝脏不但是胆固醇自身合成的器官之一(另一个是小肠),而且还是胆固醇转化成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和胆酸盐的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场所”。
当肝脏功能下降时或不堪重负时,往往就会表现为合成多而分解利用少,于是胆固醇就高了起来。
如果说得再直白点的话。
的组织而非器官进行分类的话,人体大约有200多种细胞,而在这200多种细胞中只有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
换句话说,除了红细胞,其它99.99%的细胞及对应的组织、器官都可能因为线粒体而遭受过量胆固醇的不利影响。
所以,当高胆固醇血症久降不下时,不妨试试可以改善肝脏血液循环,,进而提升肝功能的NSKSD纳豆激酶。
当然,高胆固醇血症的病因非常复杂,远非肝脏功能下降或或不堪重负所能覆盖,但NSKSD纳豆激酶也确实在一些高胆固醇血症病人身上发挥了降脂作用,其中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揭晓。
参考来源:
https://view.inews.qq.com/a/20220101A085QY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