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随笔||节气与气节25

文化随笔||节气与气节25

23.小寒,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节气的特点就是寒冷,但是却还没有冷到极致。冬至之后,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持续降低,温度在一年的小寒、大寒之际降到最低。民谚:“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这说明了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

小寒时节,太阳直射点还在南半球,北半球的热量还处于散失的状态,白天吸收的热量还是少于夜晚释放的热量,因此北半球的气温还在持续降低。根据中国长期以来的气象记录,在北方地区小寒节气比大寒节气更冷,在北方有“小寒胜大寒”一说;但对于南方沿海大部地区,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

小寒时节,太阳的脚踪尚踟蹰于南半球,北地白昼所收之热,究竟抵不过寒夜漫漫吐纳出的凉气。于是气温一路向下滑落,那冷气积久而寒,终至“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的境界——人间的冷,虽未达至极致,然而那寒气却已如针如芒,刺入肌骨,使人瑟缩了。

有趣者,北人谚云“小寒胜大寒”,那冷之顶峰竟出现在“小”字当头的节气里;而南国海滨,反是大寒时节方显出深冬本色。节气之冷热深浅,竟也如人间之志士,其坚忍之质,未必皆显于最酷烈之刻,却常于未达极寒之“小寒”时,已凝聚成霜雪难侵的脊骨了。

节气之寒,到底在天地有序流转中成其形;人之气节,却需于无涯岁月里艰难炼成。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的坚韧,亦非一日一夜之功。那层层寒气的累积,正如君子日日之修身养德,使精神筋骨渐次磨砺——此中坚韧,岂非亦是一种“积久”之寒?唯其“积久”,那看似寻常的“小寒”之节,才终成挺立之基。

遥想古时仁人志士,其凛然气节,多非在烈火烹油之关头倏然显现,反是在“小寒”般漫长磨折中渐渐显露。文天祥困于阴湿土室,那寒气非一日可散,然而他却在《正气歌》中傲然咏出“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此气节岂非如小寒之积冷?点点寒气、寸寸煎熬,终于铸成不灭之魂。陆放翁咏梅“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那摧折中幽香不散的,不正是小寒般未达极处却已深蕴的“冷”中之“节”?

小寒时节,日光迟迟,寒威凛凛。人间之“气节”亦如节气之寒,其珍贵处非在“极”,而在于“积久”成坚的过程。节气流转,最是那寒而不极的“小寒”,予人以精神上的启示:真正的坚守,未必是瞬间的壮烈爆发,而恰如这节气的冷意,在无声处默默沉淀,在未达顶峰时已显出傲骨嶙峋。

“气”凝于“节”,非烈火骤燃可成,必如小寒之气,需积久方显其寒之质。人立于世,当于日复一日的“小寒”光阴里涵养浩然之气,使其渐次凝聚为冰霜不可侵的脊梁——节气之寒与气节之寒,皆在“积”字中成就其不朽的深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