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读史31:年纪大了,贵在戒“得”

孔子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当一个人年纪大了,身体、精力都与青壮年时不可同日而语,这是自然规律,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若仍强欲多得,则必须勉力为之,精力不逮,自然有损身心。东汉名将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就是教训。

马援,曾经为东汉统一立下赫赫战功,史书上留下“马革裹尸”“老当益壮”“堆米为山”的典故。但他为何未列入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名单,而且以悲剧结束他的一生?

公元48年,武陵蛮夷部落进攻临沅,刘秀派李嵩、马成前往征讨,惨败而归。马援自告奋勇带兵上前线。此时马援已经62岁,刘秀拒绝了。马援说:“臣尚能披甲上马。”刘秀让他试试,马援骑在马上,举目四顾,以示可用。刘秀笑道:“好一个精神矍铄的老翁!”于是派马援率领马武和耿舒等副将出征。

部队抵达下隽县,有两条路选择,一要是走壶头,路途较近但是水势险恶;另一条走充县,道路较平但补给线长。耿舒希望走充县,马援则认为花费时间太长,又费粮食,不如抄近路从壶头深入。两个方案报给朝廷,光武帝同意马援之策。但因为水势的险要和气候的炎热,马援的军队遭受到了挫折,他自己染病,许多士兵病死。

耿舒当然十分不满,写信给他哥哥耿弇。耿弇把书信呈给光武帝,刘秀就派梁松担任监军,前去责问马援。

梁松和马援之间本来就有过节。当初马援生病,虎贲中郞将梁松来探视。在床前叩拜,马援也不答礼。马援的儿子们问:“梁松是皇上的女婿,显贵于朝廷,父亲您为什么连礼都不回?”马援说:“我和他的父亲是好友,他的身份虽然尊贵,我怎么能乱了辈分?”

当梁松到前线时,马援已经病死。而梁松果然做出了构陷之事,光武帝闻之大怒,收回了马援的新息侯印绶。当初马援在交趾,发现食用那里的薏米能够抵御瘴气,又因其果实大,品质优,便带回一车返京。大家都以为马援带回的是南方的珍宝,权贵们更是猜测不已,只是由于马援正当宠,便无人深究。而此时这件事却被翻了出来,说那是“明珠文犀”,刘秀更加愤怒。

大家都不知道马援到底犯了什么错,家属惶恐不安,朋友不敢来探望,马援遗体也不能归葬。后来马援的妻子和侄儿前去请罪,先后六次上书鸣冤,才让马援正式下葬。一代忠臣名将,竟落得如此下场,不由得让人唏嘘。

王夫之评价一语中的:马援不知止,自取其辱。老子有言“功成,名遂,身退”,人到了一定年纪,要戒得戒贪,马援贪的不是财,而是功和名。平陇下蜀,北御匈奴,南定交趾,马援还不知止。功名已著,就该保全自己的身体,以侍奉双亲;保全自己的䘵位,以爱戴君上,为什么一定要马革裹尸。光武帝知道马援不自爱、不自贵,害了跟随他的士兵,害了皇上,害了国家,害了家族,谁不恨他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