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字面意思就是智力商数。各种机构或者个人都给这个词下过定义,虽然五花八门,但是基本上差不太多。在我看来,与其去讨论智商到底由什么组成,受大脑哪一部分影响更多一点,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提高上面。如何给一个名词下定义,那是学者们研究的课题,就这个问题来说,可能跟脑科学家有莫大关系,至于我们芸芸众生,更渴望的应该是如何提高自己的智商。
曾经自己也一度认为智商是天生的,基因决定论。你先天的大脑就这样,对吧,有什么办法呢?于是,小的时候一旦有人夸我聪明,我就乐开了花。不过,后来我就发现“智商天生”一说有瑕疵。因为同学中总是有看起来智商很高但是成绩不好的,也有开起来智商不怎么高的,但是成绩优秀的。慢慢的,原来所谓的“聪明学生”学习越来越吃力,而原来智力一般的这些同学,学习却慢慢显得轻松起来。这是我第一次把所谓的“聪明”从智商高的范畴中给分离出来。而起第一次意识到,似乎“智商”是可以习得的。
后来不断地读书,一直到大学,关于智商的思考一直没有停止。虽然已经认识到高智商是一种能力,但是当时还是狭隘地认为只有做理工类的高难度习题才能体现出自己的高智商。直到参加工作,自己的社会关系日渐复杂,接触的人不再是简单的同学,接触的事情也不再是简单的学习考试,这个时候,我对智商的认识又有了新的提高。把我们比作一个餐厅的厨师,智商其实像是做各式菜肴的能力。做算术题的能力仅仅能反应出做土豆的水平。厨房里还有好多好多诸如茄子、辣椒、西红柿之类的蔬菜,想要做出一盘丰盛的菜肴,我们还需要拥有做出其他菜肴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应付复杂的社会。而仅仅是做土豆丝、土豆片、土豆泥、土豆块,实在太单调了,来一个喜欢吃西红柿炒鸡蛋的顾客就完蛋了。我们小的时候,从来没有主动去关注其他的部分(当然,我们的父母更加关注怎么做土豆,从客观上助长了我们忽视烹饪其他美食的能力)。
参加工作之后,对社会认知的不断提高和与不同人的不断交往,让自己认识到了智商中还有广阔的天地可以开发。于是,自己慢慢迷恋上各种相关书籍和电影,越来越喜欢胡思乱想。这样一来,实际上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面,我不经意间,每天都在做着类似冥想之类的事情。慢慢的,对于智商,我形成了一个多维度的认识。直到现在,我为智商下的定义是——全面认知世界的能力。这个定义跟以往任何科学工作者给出的定义都不同,因为这样定义,我就更加认定: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的智商!
值得幸运的一件事是,李笑来老师也认为:聪明是可以习得的。只不过,笑来老师给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论述十分清楚,并且以事实论证自己的观点。想明白这个概念之后,如果再借口自己笨而做不好事情的话似乎就说不过去了。一个正常的婴儿,如果让动物抚养,结果一定会影响他的智商发育。这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很好理解吧,这也正说明了后天的练习对于智商提高的重要性。借用当下流行的一句话——没有丑女孩,只有懒女孩,稍微修改一下——没有笨小孩,只有大懒虫!
想明白了这一点,也会帮助我们理解一些诸如“高分低能”的现象,很显然,这些人绝对不能算是高智商!智商高低跟勤奋与否直接相关,有点神奇。但至少可以让我们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高智商”,只要不断提高自己认知世界的能力就好了,而这种“高智商”一定会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顺着这个思路思考下去,你会发现,情商、逆商、财商等等,都是一种能力,同样可以习得,就看你愿不愿意。而且,一旦“智商”大门开启,你再去领悟其他各种“商数”,会发现容易得多。先开个小头,后面再展开讨论。不要太迷恋情商了,它对于你的人生高度,真的没有太大的帮助!
日更挑战第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