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的某一天
我去淋了一场雨
想把自己淋醒
却无功。
那时候的我自卑
和别人说话的时候
我的目光几乎都是飘忽不定的
一眼就能看出来骨子里的那份不自信。
淋雨后
从前看三毛的书时,我想成为像三毛那样的人,直率,洒脱,很想去流浪,尝尽人生酸甜苦辣。也想有一个像荷西那样的男生爱我。
当我迷上张爱玲的书时,想成为她那样孤傲,有个性的人,她的人生经历让我懂得了很多,爱一个人,可以低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她的作品给我的感觉是大多数是伤感吧,直击心灵,恰巧符合当时的自己。后来我真的变得很容易伤感,也开始喜欢上这种伤感。
后来看了《飘》,想成为像女主角那样自信,坚强,不愿屈服,可以为了生存下去不择手段的人。也觉得这本书特别接近现实。
再后来看了余华的《活着》,更明白生存的不易,健康地活着就是万幸。
每个时间段想成为的人都不太一样,好像也尝试过去模仿,去改变,但后来发现那又不是自己喜欢的样子了。最近一两年的自己好像改变了许多,多了些自信,多了些无畏,多了些无所谓。自导自演把生活过得尽可能快乐一些,每天都在练习微笑。有时候会很灰心地说:“我终究还是活成自己讨厌的模样了”。
但从前的样子不也是自己讨厌的吗?所以还是更好了不是吗?
其实现在的自己也挺好的,爱笑,独立,坚强,无畏,只是才疏学浅,涉世未深,仍没做到自律。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想成为怎样的自己,心里已经有答案了,只管去做吧!
我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