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有这样一种说法:教师的成长黄金期是前五年,五年之后,多数人会陷入按部就班的教学节奏,激情不再。在高年段教学久了,当我走进低年段的课堂,心中满是好奇。看着那些看似简单的教学内容,不禁疑惑该如何展开,又怎样才能填满 40 分钟的课堂时间。然而,00 后的 W 老师用她的课堂,为我展现了青春与激情赋予教学的独特魅力。 今日观摩的是一年级上册《金木水火土》的教学,全文仅 20 字:“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 虽文本简短,但 W 老师的课堂却精彩纷呈。 课堂结构遵循先整体感知,后逐字逐句教学的常规模式。但在读这一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环节上,W 老师展现出独特的用心。她范读时,以夸张的口型、洪亮的声音和缓慢的语速,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认真模仿。面对孩子们读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她采用巧妙的三明治沟通法,先敏锐捕捉并表扬优点,再耐心纠正错误,待孩子改正后又及时给予表扬。如此一来,孩子们不会因犯错而羞愧,反而会为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不仅如此,W 老师没有局限于简单的范读、跟读、指读,而是依据每个字的不同特点,变换多样的教学方式,时刻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思考。 课程伊始,W 老师以一首朗朗上口的类似童谣导入新课,瞬间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孩子们轻松地被吸引到课堂之中。对于即将学习的童谣,部分孩子甚至已经能够背诵。当时我心里还暗自思忖:内容如此简单,学生又大多会背,要上满 40 分钟谈何容易! 但在逐字学习全文的过程中,W 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如何 “蹲下身子”,从孩子的视角理解并拓展文本。教学 “一、二、三” 时,她引导学生观察汉字与手势的异同,让孩子们通过全身参与,以趣味的方式重温汉字结构。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原来 “一、二、三” 的笔画与手指个数相对应,只不过是横过来的形态。 教 “四” 和 “五” 时,W 老师紧密联系生活,让孩子们说说生活中的 “四和五”,像四季、四方、五星红旗等。这样,孩子们不仅学习了汉字,还拓宽了生活常识,真正让知识回归生活。 随后,W 老师从中华文化的 “五行” 切入 “金木水火土”,引导孩子们寻找生活中的这些元素并分享。课桌椅子是木,黑板窗户是金,做饭用到火,池塘里和日常饮用的水,植物生长依赖的土…… 孩子们在交流中,理解了古人以五行代表世间万物的智慧,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输出。 接着,W 老师以盘古开天辟地这一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作为中场暖场,巧妙过渡到 “天地分上下”。她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 “上” 和 “下” 的异同,关注字形结构。 最后,借助古人李白 “对影成三人” 的诗句引入 “日月照古今”。孩子们在感悟中体会到,历经岁月变迁,月亮与太阳始终照耀大地,感受大自然那不可言喻的神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W 老师充分理解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奇心重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方式。她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待教学内容,注重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在教学中持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这堂观摩课,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另一种活力,也提醒着自己,无论教龄几何,都应怀揣教育的初心与激情,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式。
观课有感:从00后教师身上重寻教育的青春与激情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