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开学第三天,我忙了个昏天黑地。
不要小看这个离城市只有十多公里的地方,感觉这个距离让教育的距离像橡皮糖一样,拉开了很大很大。
第一天上课就给我一个下马威。班里会听老师讲课的学生寥寥无几。我板书课题,一回头,就听见哗的一声,一盘跳棋弹珠滚了一地。一个学生居然把桌子后面的一盘跳棋随手弄了一地。其他几个男生乘机围地上捡珠子去了。我没有发火,发火也没有用,我昨天就领教过他们,什么都好奇,什么都好玩,就是读书不好玩。我说:“我本来要学《观潮》,现在我先不学了,我们学《观珠》,你们捡的人认真观察珠子的滚动,其他学生观察捡珠子的人的动作神态,我们用五分钟进行说话练习。”学生可能准备被我批评,结果我没有批评,他们都咧嘴笑。我也不发火,笑着等他们捡。捡完我问他们,这五分钟耽误了,怎么办?谁负责?学生不说话了,我把肇事者批评一顿。同时我又安慰到,语文就是生活,处处可以学习。但是课本是学语文的范本,我们要扎实把范本学好。借机问他们“观潮”“观珠”,观的意思是什么?一样吗?他们说看,一样。我不肯定也不否定。这时有学生说不一样。“观潮”侧重观赏的意思,“观珠”侧重观察的意思。我赞了这位同学。
课堂特别难管理,学生大半不会听,我第一天的语文课领读完课文,让他们自由读时,发现很多同学根本不读,还有一些在指读,也是很多字不认识,不会朗读。一堂语文课,上得好失败。只好先讲朗读,讲预习,讲学习用具使用要求。
怎么办?晚上回来我辗转反侧思考这个问题。第二天一早,我把全班座位调整了。好差搭开。有的学生情况我不了解,我就让班长和学习委员协助我。这样我再上课时,自由读课文环节我变成同桌互读,能把课文读下来的同学不自己读,直接教不会的同桌。这样一来,很多同学都开始读了。
就这样,还有一个“冥顽不化”的学生,人家在课堂上来一句:“我就不读,我就不学。”这可把我惹火了,一个不到十岁的娃娃,课堂上如此嚣张。我说:“你不学,坐在课堂上,你父母辛苦地里干活养活你,好,今天你不用学,直接回家干活去,看看父母多辛苦。你不学你这辈子就天天埋头天热天冷都下地干活去。我现在就给你家长打电话领回去干活。”他还是一动不动。我直接把电话打给家长。把电话开成免提,把情况给家长说了一遍。我说:“全班48个人,现在47个开始学习。就你家孩子不读书,不预习”家长很懂我的意思立马说:“老师,您给我收拾,狠狠揍。”哈哈,我肯定不能凑,但是我要让学生感受到家长和我是一样的,他必须开始学习。他一听家长让我揍他,眼泪噗嗒噗嗒下来了。我内心暗喜,乘机故意当着学生面给家长说:“他好好学我就肯定不会揍,不好好你就带回家,你干啥活就让他干啥活,不用来学校,别人在学校读书、踢球、玩耍他都不能参与。他要是好好学习,就能踢球,课下也能玩耍。”家长也表示会支持。这个小家伙,一听老师和家长动真格的,开始动笔写了。我拍拍他的肩膀说,这才是好孩子的模样。虽然艰难的第一步走出来了,但是我知道,开始学习和坚持学习相比,坚持更难。
说心里话,一个开学,我压力好大,心情也很沉重。怎么办?怎么教?我突然感觉自己的十八般武艺到这里就像遇到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