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最近看到最揪心的一次“相遇”是:
#江歌妈妈安慰章莹颖爸爸#
章爸爸在通话中坦言,不知道该如何度过下半生。
七百多天的苦熬等到了罪犯认罪。
世界倒映影像,“潮爷”马丁·弗里曼推出新剧:
《坦白》
A Confession
六集迷你剧,犯罪题材,“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豆瓣8.5分。
它与章莹颖案的呼应是——
我们以为的句号,只是逗号,以及难以言说的省略号。
在章莹颖案中,终于承认了罪行的克里斯滕森,却因为针对其精神状况的无罪辩护,在陪审团没有一致通过的情况下,逃过了死刑判决。
义愤填膺,恨不得手刃凶手的声音充斥着网络,但这里面所包含的正义,不是司法程序上的正义,再浓烈的情绪,面对一纸判决,也只能收敛让步。暂时的停步,无声悲恸。
《坦白》捏住的就是情绪命根子的中端,前情步步推进,“明天”悬而未决。
在中间,刺痛最强烈。
Sir从头说起,三条线,各设悬疑。
第一条,说不清楚就自杀了。
面临性骚扰调查的副警长,一次性接到五十份的投诉,他觉得是警署里有人想要害他。
于是慌张地希望马丁·弗里曼饰演的探长——史蒂夫能给予帮助,但是史蒂夫并不想被牵扯进去。
我不参与那些屁事
我只想好好工作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 字幕来源:人人影视
没想到五大三粗的他竟然想不通自杀了,还留下了一些邮件。
当史蒂夫跟上司谈起时,上司的脸僵硬了一瞬,警署里真的有阴谋?
他似乎在跟律师的邮件中提到了你
这件事上没有人是清白的
第二条线,失而复得的叛逆女儿。
再婚母亲凯伦,她心心念念的儿子一家终于搬到附近来了。
于是她欣喜若狂地和孙女玩在一起,很温馨是吗?
但是你看她的表情。
她还牵挂着一个离家多年的女儿,吸毒成瘾,站街赚钱。
十年了,就像是消失了一样。
女儿唯一的消息,是她的前夫提供的。
说是几年前外甥见过她,据说她还发了一笔小财。
女儿在家的期间,她陪着女儿不断地戒毒、逃跑、再戒。
面对形容枯槁,执迷不悟的女儿,就算被打骂,她也从没放弃。
凯伦是一个疼孩子的慈祥的妈妈吗?
在女儿飘飘欲仙的时候,嘴里对她念叨起一些奇怪的话,她竟露出若有所思的害怕的表情。
我不再是你的小可爱贝琪了......
古驰、范思哲......我做不到
她和女儿之间有什么隐秘?
为什么女儿离家这么多年她都没有去报警?
第三条线,“我杀了她”。
是年轻的女孩儿肖恩,她没有在约定的时间回到男友的家,被报案失踪了,史蒂夫开始负责这个案件。
最后可查到的消息,是在监控摄像头里,晚上离开酒吧的她,上了一台深色的SUV。
但奇怪的是,车子行驶去了与她男友家相反的方向。
为什么要上一辆开错方向的车
也许她认识司机
这时史蒂夫的秘书悄悄告诉他。
刚自杀的副警长的车,就是一台深色的SUV。
所以副警长的死、他留下的邮件,是否和案件有关?
我记得他的车是旅行车
深色的旅行车
顶部还能绑行李
还好在继续追查监控时,警方找到了那天载上肖恩的车,司机也找到了。
嫌疑人锁定好了,史蒂夫一开始希望通过跟踪,能不打草惊蛇地发现女孩肖恩的下落。
因为一旦实施抓捕,就有义务让司机见律师,之后很可能他就什么也不说了。
但没想到,在不得已抓捕了司机之后,这小伙子挺有意思,直接说自己有病。
他不光直白地坦诚了自己杀害肖恩的过程,竟然还交代了另外一起杀人案。
在史蒂夫面前,他失声痛哭,好像是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可以倾诉的出口。
我知道你不是心理学家,但我到底是怎么了
如果是正常人,不会跑去杀别人,对吧
另一个死者是谁呢?
通过鉴定,就是凯伦的那个吸毒女儿,而她死的时间,就是离家出走的时间前后,为何凯伦的前夫说见过女儿?这在时间上不可能。
而且凯伦和肖恩家,竟然就在一条街的对面,这是巧合吗?
本以为案件到了解开谜底的时候,但是一看集数,六集中才看到第三集。
只能说自己太天真,还没放大招呢。
在见过律师之后,那个依赖着史蒂夫的司机不见了,“无可奉告”,变成他唯一的回答。
而在没有见过律师,只有警察一方在场的情况下,他的说辞也不作数。
你以为他遵循的是律师给他的建议?
在与女儿见面的时候,他的嘱咐,一看就是已经有了成熟的计划。
他真的是凶手吗?
贩卖你的故事,尽可能多赚些钱
犯罪已成既定的事实,嫌疑人、受害人都能对上号,但是却卡在了惩凶除恶这一环节上。
剧集大体的故事已经呈现了出来。
但是司机的计划、受害人家庭背后的故事、警署的秘密,这些悬念才刚刚开始。
在中段,粘稠、胶着、焦灼,恐怕只有当局、亲历者才懂得,如果仅仅要个答案就简单了。
人家都招了,干啥还不定他的罪?
我们惯常理解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在这里似乎失效了。
你要怎么坦白,在什么场合下坦白,变得尤为关键。
为什么呢?
这就是司法的程序正义。
和民事案件不一样,刑事案件中的控诉双方,一边是强大的公权力,一边则是单个的人。
不管是从资源、实力还是任何一方面来说,个人都远远不敌公权力的强大,所以,不管是哪国的法律,都需要有程序上的规定,对公权力限制,对弱势的一方予以保护。
是啊,没有律师在场的情况下,面对那么多警察的审问,谁能保证这个坦白的真实性?
所谓的“真凶”,阴差阳错,已经接受了自己的“罪行”。
十几年的牢狱生涯,出来后的世界早就变了天。
再多的赔偿金,也弥补不了个人与社会之间衔接的巨大真空。
《肖申克的救赎》里,那个终于在年老时出狱,但却选择了自尽的老布,应该就是这个真空的真实写照。
反过来说,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坦白”:我无罪。
保护着案件嫌疑人的程序,同样可能被利用。
其中最为我们所知的,恐怕就是16年被拍成纪录片的辛普森案了。
杀妻之后,辛普森斥巨资,为自己打造了被称为“梦之队”的辩护团队。
利用种族情绪、警方的过失、还有他个人的名气和魅力等等。
竟然在刑事法庭获得了无罪的判决。
在本该实现正义的法庭,却出现了杀人者的狂欢。
这是不认罪的情况。
而当警方出现办案程序上的问题时,就算嫌疑人已经认罪,在法庭上也不会作为证据采纳。
哪怕这个程序上的不严格,初衷是为了受害人的利益。
谢谢,我们要先休庭来考虑一下裁定
更加让人唏嘘的是,在美国的诉讼体制下,财力越是丰厚,可以请到的辩护资源就越优越。
对罪犯的裁决,和对嫌疑人的保护之间,出现了难以解决的悖论。
在公权力与法律程序寻求最大面积公义的拉锯、平衡中。
最脆弱的着力点,一碰即崩的,就是受害人及其家属。
无论嫌疑人量刑是否合适。
受害人的痛苦,从某种角度来说,与理性、平衡是矛盾的。
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天赋,无可抑制,流淌在血液里的情感基因。
他们的无力,可能因为不够专业,无法洞悉警察调查、司法程序所秉持的程序和规则,一旦处于未知状态,就陷入黑暗。
最亲爱的人失踪了,可是除了等待,宣传之外,竟然什么都做不了。
在章莹颖案中,当克里斯滕森被锁定之后,只要他不开口,你没有任何办法。
真相就像是“薛定谔的猫”,你掌握的只有可能性而已,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得到坏消息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大。
对家属来说,这是怎样的折磨?
从得到失踪的消息,到整个调查审判的过程,再到最终的结果。
家属所承担的,不仅仅是一个亲人的离世,还有司法程序无法自解的“公义黑洞”,甚至还有案件被关注的舆论压力。
这些,他们都只能自己吞下去。
江歌妈妈对章爸爸说的是,你要坚强起来。
这句话是说给同病相怜的人,也是说给自己的。
一件人命关天,轰动全网的案件毕竟有冷却、被封存的一天。
舆论的狂欢掠过,开始寻找新的话题;嫌疑人也在判决下落实了自己的后路。
只有这些为人父母者,受害人家属余生的时间被分裂成两种:
一种是,活着,自然地衰老。
还有一种是,暂停。
留在被坦白的答案里,踯躅、舔舐。
我知道这个答案了。
但又如何,无法消弭的痛苦嗡嗡声,在记忆里盘旋不止,永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