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醒来时便知已经下起雨,感到十分舒心,看了看时间——5:34,我决意任由自己再睡一睡,为着这好不易得的武汉的雨日。
你喜欢过下雨天吗?你喜欢下雨的时候在家里做些什么呢?从心理角度来说,我喜欢微冷的雨天;舒适地窝在家里的沙发里,随意电视里放着什么节目,看着窗外的雨滴,悉数掉下,碰撞发出滴滴答答的疏响。
然而从生理角度上来说,我觉得雨天不利于出行,总是会弄得很狼狈,昨天不知是不是因为睡觉时风渗了进来,着了凉。我最在意的就是有风吹过,仿佛有它们都争相往我的头里钻的感觉,天气一冷下来,我必是想白天戴帽子,夜间睡觉埋着头的,不然立时便会头痛不已。
这一点已是立马得到验证。
早间起来果真头晕目眩,加之生理期刚来,不知二者是否有相互“帮扶”的关系,头晕越来严重,到了10点左右英语课上让我感到逼迫,无法思考,心中烦闷想吐。
若是知道雨天生病如此难受,我决计还是不喜欢好了。
谈来雨天不只生病让人难受,失去平时的活力,雨天出行也是让人头疼的。或许还在沉浸于“雨中黄叶树”、“灯下初芒”的朦胧烟雨美景中,羡慕着“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但转瞬就要面对现实的交通出行。泥泞交横,雨丝粘着,一切似乎变得很可怖,风啊、雨啊,都争相决计把你湿透、冷透。比这更让人不耐烦的是在校园中行走上学,没有雨日的静谧,只有轰隆隆的车行,人流的嘈杂和不经意就被路人打湿的衣袂,一切都没有任何宽容之心。
然而我还是喜欢雨的,没有比这雨天更让我生理和心理感到放松的了。
在下雨天里听着喜欢的近代文学课,可爱得瓷娃娃一般,高龄和蔼慈祥的沙媛老师 ,面对因下雨而不断迟到的我们,只是投去沉默的目光,并未多说什么。她在讲鲁迅,从《呐喊》到《彷徨》,再到《野草》,再到《朝花夕拾》。我也很喜欢鲁迅的文章,但我并不能常看懂先生的文章,老师为我们讲述着先生的故事和文章,时常情绪溢满,竟至无语凝噎。上周课上我就想去把高中漏掉没看完的一些文章再看一看,这样我才能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讲的东西。于是我就去了,看完了《呐喊》、《彷徨》,看不懂《野草》。你有没有发现过一个规律,越是简短越是难懂,长篇的文章很有可能是在叙述一个故事,自己的或他人的,描绘了一个作者心中的形象,然而越是短篇的文章,很可能写的就是作者的一点点感想,因为篇幅有限,呈现出来的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因此也越是难以从极少的思绪中去探知揣度作者心意。于我,《野草》便是如此。
《野草》题辞: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老师说这里鲁迅先生也在表达着他在那个凄风苦雨、国家危难的时期对人生的思考,表达着自己的矛盾、痛苦和焦虑。
《死火》这篇文章也很精彩,发人深省。不过那究竟是怎样的痛苦年代,这团火无论“燃完”还是“冻灭”,都将不会有善终?我也在思考。
郭沫若的《女神》诗篇中《凤凰涅槃》中的凤歌开头——
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
茫茫的宇宙,黑暗如漆;
茫茫的宇宙,腥秽如血......
这读来真是像作者和着生冷血肉往肚子里咽,和鲁迅先生所表达一样绝望、痛苦、彷徨。从诗中“宇宙’的角度来看,我想到宇宙,想到《三体》,想到这是我看过最残忍的一部关于宇宙的小说,宇宙确实冷酷、黑暗、腥秽,像充满着黑暗的未知森林。我此刻对“冷”还是“爱”的主题产生彷徨,所以到底是“冷”还是“爱”拯救我们的心呢?
我不知道,当时我真的不知道。
不过我想着有个坚定的信仰真好啊,没有怀疑,没有焦虑和求真的痛苦,一切都只需要根据心中决意相信的东西来做就好了。那我的信仰是什么呢?
理智上来说,我也不能轻易地相信“爱”能拯救一切,但我也不愿意相信“冷”。我的情感告诉我,是的,是“爱”拯救一切。我得到过很多份温暖,虽然也有我想得到但却得不到的,但毕竟总量上来说,我得到的温暖很多,于我而言。所以我相信“爱”,而且此刻我很想将“爱”分享给给予我温暖的人,分享给所爱之人。行我所行,爱我所爱。感恩与生命中的温暖相遇!
昨晚我头晕着,思绪太多太乱,也无从下笔,然而我又想展示更完整、真实、条理清晰的文章和自己,所以今早起来写文啦,大家早安!
分享昨日的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