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认知突围》
【作者】蔡磊垒
【篇目】1.1、1.2、1.3
【收获】
001
每个人都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但幸运的是,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认知训练调节正确认知的程度。
人都是看不清自己的,因为大脑会根据人的趋利避害属性,将真实意图隐藏起来。这样会造成自欺欺人,那如果长久不提升认知,就会一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奔越远,可怕。
002
我们之所以没能认清自己,也是因为比起真实的自我,我们更喜欢自我创造的那个。
这个很明显地表现在,自己有个想法时,就会不自觉地找维护自己想法的观点表示同意。比如我很想买SK-II又觉得贵……犹豫之时我就去问一圈朋友,然后就会觉得那些支持我买SK-II的朋友的话好有道理,其他人反对的话,我会继续反驳,“但是,SK-II虽然贵,但是我也到年纪了呀……”直到说服他们为止。
003
人的记忆在处理细节时,会给细节做归类,然后用一个模糊词来锁住很多细节,而把记忆空间腾给其他事物。所以,记忆不靠谱。
比如我会常常说,“哎呀我不记得在那家店吃啥了,反正那家店就是好吃!”。所以一旦有人跟你描述一些时间久远的细节,千万要持怀疑态度,因为我们的记忆会被修修剪剪,去掉难以归类的部分,补上无关紧要的缺失,此时记忆显然不是客观事实的反映了。
004
每个人都有不懂装懂的倾向。有时我们能自己察觉,有时不能。
比如我会把一些听到或看到的理论讲给周围人听,听起来头头是道,但其实里面很多概念我自己并不懂,但是装的好像自己全懂的样子。如果我知道自己是装的,就还好。如果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不懂装懂,那就很要命了!
005
为什么会“装”?因为我们都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是正面的。怎么破“装”?认清“装”会使我们的人设崩塌,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
为什么我们常常依赖他人的评价?其实是为了我们自己,想让自己对自己更满意。所以,千万别装,这样能在认清自己的道路上迈出一大步!
006
如果你知道了道理,但仍懒于去践行,这也是认知能力不足的体现哦。
什么叫认知能力不足?浅显来说,就是认不清做这件事有什么用,或者看不到这件事在“长久”的时间后给自己带来的绝对好处。比如,你如果不觉得写作很有用,将来会给你带来巨大的价值,你是没有动力持之以恒日更写作的。
007
其实每个人都是势利的。
大多数人呢都喜欢和有钱人、幽默的人、优秀的人、老好人玩儿吧?因为他们都是你觉得可以获取好处的人,物质上的或精神上的。所以如果一个人对“势利”嗤之以鼻,那一般也是个自欺欺人的人。坦然承认自己势利,也是在认清自己,这有助于自己在重要关头不被世俗道德束缚,从而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008
人的幸福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获得好人缘呢?常常对别人施恩当然可以(老好人,劳动性人缘);但更好地是你有好资源可让人图谋(资产性人缘)。
劳动性人缘,在你开始拒绝给别人帮忙的时候,之前积累的“施恩”也会瞬间坍塌。而资产性人缘不一样,你就算不主动施恩,别人也会围着你转,而且你始终掌握着“建交”的主动权。
009
没机会,真的怪不了运气。
当你爸的精子从成万上亿个精子中脱颖而出成就你的时候,你已经是拥有极大运气了!你一直觉得自己时运不济,嗯,你只是没有满足开启机会的条件而已。
010
没有哪个领域是没有机会的,你只是现在看不到机会。
想进入新媒体但是觉得红利期已过?你只是没看到机会而已。与其踌躇和犹豫,不如先做起来。借用李尚龙的观点,如果你在这个领域做到无可替代了,你还愁没机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