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们记账的时候用的是哪一天的汇率
理论上,记账时采用的是记账当日发生的汇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即期汇率)。
但由于汇率几乎每日都在变动,甚至交易时间也不断变动。如果每张凭证都要使用即期汇率,在电算化不发达的年代,负责进出口行业的会计光是查汇率大就要忙死。为了简化核算,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也允许企业采用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进行核算。
据我目前所了解,由于海关使用汇率大致是当月第一个工作日的中间汇率。因此,一些企业会采取每月的第一个工作日的汇率作为当月记录外币发生额的人民币折算金额的汇率。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投入的外币资本,目前已经不能按照投资合同约定汇率进行折算,只能够按照收到出资的当期汇率折算成记账本位币。
(二)在资产负债表日,我们怎么反映我们的外币资产?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一下,这个记账凭证,涉及了什么样的会计科目。如果是未来收付的是外币(例如外币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等),或者是外币的货币资金。在期末时,只有按当日的汇率折算成记账本位币,才能更好地让人了解你的财务报表上,对应资产的价值。但是,如果是购货、用外币建造非流动资产以及投入实收资本,在期末则不需要根据资产负债表日的汇率对他们进行调整。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还是举2个例子。你有100美元,假设这100美元你是用610元人民币从应该换回来的。今天100美元兑人民币是640元。假如你今天和邻居张大爷吹牛,你会说,你有100美元,它值640元人民币,而不会说,我这100美元值610元人民币。
假设你用610人民币换了100美元,然后立刻在美国的网店花掉了这100美元买了瓶面霜。今天100美元兑人民币是640元。那今天你和张大妈吹牛,你会说:前段时间,我花了100美元,大概是610元人民币买了瓶面霜(购买面霜当日即时汇率),而不会跟张大妈说:我花了100美元,大概640元人民币买了面霜(资产负债表日汇率)
所以,已经购入的物品,汇率就会在即期汇率中固定下来,不会再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个科目很像往来,叫做“预付账款”(报表科目叫做“预付款项”),它看起来和“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一样属于往来类科目,很容易就误认为它的外币购入也需要在按期末汇率进行调整。但事实上,“预付账款”不是一个货币型科目,不需要在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汇率的转化。原因是,预付款项接下来会转化为采购到的货物、服务或者非流动资产等,而不会回收或者付出外币。
(三)如果有汇率差额我们应该记录在哪里?
外币货币型资产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都需要根据资产负债表日的汇率中间价进行调整。对应的汇率差异通常我们放入“财务费用——汇兑差额”中进行处理,但以下情况例外:
1.可以资本化的外币借款的本金及利息,他们的发生的汇兑差额应该也应该资本化,放入对应资产成本。
2.对于用外币购入的存货,且可变现净值是用外币进行反映的,可变现净值用资产负债表日的汇率进行测算。然后得出的可变现净值记账本位币折算数与目前账面记账本位币的存货成本进行比较,确定存货的期末价值。
3.后头我们会讲到有一部分可以在活跃市场查到交易价格的证券(股票,债权都属于这类)叫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XX金融资产”,如果这类金融资产刚好是外币取得的,它的金额会受到市场价格波动和汇率波动的双重影响。这个时候,如果是属于为了短期持有,买卖挣钱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它的变动就都要计入“投资收益”科目中;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权益工具”则应将差异计入其他综合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