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朝阳从对面楼层的玻璃上折射过来,我缄默地瞅着它,它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在我的眼前肆虐,我愈加地直视它,它却逐渐移动了,那束刺眼的光线很快消失在视野里了。这会儿,他奶奶在厨房里忙碌着,煮粥、炒土豆丝、煎鸡蛋……,她要为一家人的早餐做准备。
“起床了,要上学了!”每天早上,他奶奶总会用一样的口吻,一样的分贝叫唤着我那上一年级的孩子,就如同我的孩提时代,天还是墨黑的时候,便被母亲叫起来,因为那时候我去上学的路很远,学校在隔壁的村子,要翻山越岭,所以要赶早。而如今,孩子上学的路很近了,从家里出发,沿着一条林荫道,徒步到学校门口不过八百米的距离。我迫于生计,常游弋于江湖,陪他走这条路的机会极少。人生旅途或是这样的,走着走着,后悔了也没有用,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坚持下去才是最后的归宿。
“怎么还没起来,要迟到了!”他奶奶这次的分贝明显变大了些。
孩子横七竖八地睡在床上,小家伙睡觉是不老实的,一会在床的这头横着睡,一会又在床的那头竖着睡,他大概跟我小时候一样,有一次睡到床下去了,且睡得很香。
孩子翻了翻身,又睡了。最后,是被他奶奶拉起来的,他很不情愿的睁开惺忪的睡眼,先要呆坐一会,他奶奶嚷嚷着让他去洗脸刷牙,他咳嗽几声。“唉,又感冒了,赶紧吃点药!” 他奶奶絮叨道,一脸愁绪。
入了秋,夜晚开了窗户,睡着了,醒来就感冒了。他奶奶是一副无奈的模样,孩子是她从小照顾的,我和妻子常年漂泊在外,几乎没有时间陪伴他,这样的日子,让人慵倦,却没有办法改变命运。我们这类人的悲剧决不能让他再重演,我在心里默默的发誓。
孩子吃过早饭,就快到上学的时间了。他一边看熊出没,一边吃几口饭,他业已形成了这样的习惯,他奶奶在催促他:“怎么还在磨叽啊!抓紧时间吃饭!上学要迟到了!”孩子不紧不慢的样子,很显然他是个慢性子。
趁着这次难得的机会,我去送孩子上学。我背着他的小书包,牵着他的小手,徒步在那条上学的路上,此刻我希望时间变得慢些,让我静静地享受这段能陪伴他的时光,这或许是我人生旅途里最珍惜的,我很喜欢这样的画面,父亲牵着孩子的手,父子俩个人彼此说说话,这样的画卷是如此的美,以至于我愿意沉浸在里面,他一天天长大,而我一天天衰老,这便是人生。
孩子紧握我的手:“爸爸,你什么时候走啊,能不能多待几天陪陪我?”孩子的话顿时让我泪目,我转过脸去,不希望他看见我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孩子还给我讲几个谜语,让我猜。孩子比我想象的要懂得多,他学了很多字,背了好多诗句……,他的进步让我惊喜。作为父亲,我亏欠他太多,在我心理成了一把枷锁,愈来愈沉重,没有金钱、没有权力,更没有时间,我恍惚看见了自己挫败的情景。
不知不觉,已走到学校围墙外,孩子们都排在围墙外,家长们站在外围,有风韵犹存的少妇,有步入中年的汉子,也有精神矍铄的老人,熙熙攘攘的,彼此之间谈论着孩子的学习情况,或喜或忧。在这里有很多感人的情景,你仔细观察,发现了一幕令人动容的画卷,一位上幼儿园的小姑娘送上小学二年级的姐姐,小家伙一直舍不得姐姐,两姐妹互相拥抱、亲吻,那是一种不掺杂任何杂念的情感,在这人世间显得如此弥足珍贵。
孩子进校了,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进了学校,当他那小身影逐渐淹没在白绿相间的校服的队伍里,我目光还停留在那栋漂亮的教学楼、那片干净的操场上,校门外依旧站满了很多送孩子的家长,他们和我一样,对孩子的牵挂是时时刻刻的,所有的家长都愿意为孩子燃烧自己。
我走在回来的路上,蓦然回首,发现与孩子的学校渐行渐远,那刻我想呐喊,却没了气力,但还得继续挣扎着前行,直面困境。(《在孩子上学的那条路上》二〇一九年八月三十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