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凡是不能杀死你的,都将使你变得更强大吗?
通过《美国偶像》节目成名的Kelly Clarkson唱过一首歌《Stronger(What Doesn't Kill You)》,里面有一句歌词非常流行:
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据说尼采在《偶像的黄昏》一书里也提到过类似的说法——
凡是不能杀死你的,都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到底尼采原句是如何说的,说这句话时的上下文语境是什么,要表达的具体意思是什么,在这里先不做考证。只是乍一听这句话,挺鸡血的——没能杀死我的使我变得更强大,没能打败我的终将使我变得更强大,没能将我挤兑下去的终将使我变得更强大(没能成功抢走我老公的,你们敢跟我斗?)……人生的种种痛苦经历我都挺了过来,我没狗带,我牛逼,一种爱谁谁、拽拽的心理油然而生。
但是,鸡血不要上脑太快。冷静下来仔细想想,那些没能杀死你的,将你打败的,真的会让你变得更better and stronger么?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为何会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俗语。蛇咬了你一口,你也活下来了,但是却从此有了心理阴影,就连看到绳子都会恐慌。这可能是轻微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
这种心理阴影其实随处可见。以亲密关系解体(失恋分手)为例,也许你在经历一次、两次、三次分手时你还能拍着胸脯说,what doesn't 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可是,等到经历了四次、五次、六次分手后,保不齐自己心里会暗自忿忿地想“红尘多可笑,痴情最无聊”。
由此可见,没能将你一击致命对经历最多只是让你活了下来而已,what doesn't kill you only makes you alive。而且,有时候,那些没能将你一击致命的经历,也可能让你从此一蹶不振:
what doesn't kill you sometimes makes you weaker.
2. 如何才能让那些没能杀死你的使你变得更强大?
那么,到底是什么想将“杀死”你?是某些不愉快的经历、事件吗?可是,很多事件或经历本身不具任何“杀人”能力,是你对于这些事件或经历的看法、情绪和感受(Feelings)想将你打败,将你“杀死”。而这些感受来自于你的主观认知,更进一步的,是你自己想“杀死”自己。
我们可以悲伤和痛苦,但是不要终日沉浸在这种情绪里,会上瘾的。不作为,并不能使你变得更强。问题的出现对于自己其实是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借此来思考自己的机会。任何时候,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问题才是问题(by 萨提亚)
那么,如何才能让那些没能杀死你的使你变得更强大?《Principles》里是这样面对痛苦的:
Pain + Reflection = Progress
Reflecting — if you can develop a knee-jerk reaction to pain that is to reflect rather than to fight or flee, it will lead to your rapid learning/evolving. (膝跳反射中,对疼痛的反应是思考,而不是反抗或逃避,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学习,获得成长。)
这也是中国古语所说的“吃一堑长一智”。通过反思,仔细看看到底是因为什么经历了此劫,如何才能减少再次遇见此劫都概率,或者更干脆一点,不再遇见此劫。
当然仅有反思可能还不够,还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行动把功力加深。就好像在玩RPG游戏时,如果要打boss,需要先把自己的技能等级提升上去,通常这种技能的提升(如果不作弊的话),需要在游戏里死好几次才能轻松打败一个boss。
综上,如果说劫后余生是此岸,更强大的自己是彼岸的话,那么度过这条河的基本工具便是反思和行动了:
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alive(劫后余生) -->reflection (反思)--> action(行动)-->might be stronger (变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