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要谈的话题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一定会很火热,你的朋友圈很可能遭到它的各种狂轰乱炸,没错,就是它,微信“小程序”。
1. 1月9日,这个日期不是偶然
在2017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在屏幕上投出了一张一年前的照片,照片拍摄于2016年1月9日,这一天,微信团队正式决定在订阅号和服务号的基础上,推出应用号,并将这一天做为了微信应用号开发的启动日。
9月21日,微信应用号开始内测,但与此同时,微信团队却给它取了一个十分低调又略带几分可爱的名字——小程序。就在今天,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如约而至,正式上线。名虽为“小”,但其“野心”和“能量”可一点也不小。
我想,微信团队对“小程序”一定寄予了厚望,不然也不会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用足了心思。连续两年选择1月9日这一天也是富含深意的,要知道,十年前的这一天,苹果公司的CEO乔布斯在MacWorld大会上发布了第一代iPhone。
那么问题来了,微信为什么要做“小程序”?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关于小程序我们该知道些什么呢?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谈谈上面这三个问题,并纠正一些对于小程序的认知误区。
2. 回顾:世纪“双雄会”
微信为什么要做小程序?这个问题的核心其实是在问,继语音对讲、摇一摇、朋友圈、公众平台、微信支付、企业微信等功能之后,微信下一步的战略布局是什么?
很有幸,我的老师在3年前就谈及了这一问题的答案:微信要将自己打造成一个类操作系统。
为了解释清楚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把时间线拉回到1981年,回顾一下微机时代的世纪“双雄会”。
这一年,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和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都26岁,在硅谷的苹果公司总部,乔布斯邀请盖茨前来,希望微软能够为苹果最新的Macintosh电脑开发3款应用软件,当乔布斯向盖茨展示Macintosh漂亮的图形界面操作系统时,盖茨惊呆了,眼见的这种“图形界面+鼠标指针”的操作系统,相比自己公司基于命令行的DOS操作系统真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当时的苹果公司正处在春风得意,蒸蒸日上的黄金发展期,相比之下,微软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
然而乔布斯低估了他眼前的这个同龄人,Macintosh他给谁看都可以,唯独不该给盖茨看,这个不经意间的失误,直接让盖斯看到了今后个人微机操作系统的发展方向。
在微机时代早期,一切都是硬件说了算,软件从来都只能作为配套设施随硬件附送,操作系统也不例外,在那个年代,单独拿软件来卖钱是一件很奇葩的事情,没有人愿意为此买单,软件的价值必须通过硬件销售才能体现出来。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苹果选择了走封闭式道路和纯技术路线,所有产品从硬件设计到软件开发都全部自己完成;而微软的盖茨则意识到操作系统在今后整个微机工业中的重要性,即微机工业的统治者可能不需要制造计算机而只需要控制操作系统,选择了纯软件的发展路线。
微软的操作系统开发之路走得也并不那么顺畅,毕竟在技术上与苹果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但无奈盖茨是个商业天才,在这一路追赶的路上,盖茨一面设法拖延苹果,一面四处网罗人才为己所用,DOS系统在当时一直处于技术上十分落后的尴尬局面,但盖茨硬是凭借着完美的商业运作,用这些大刀长矛死死地抵住了苹果的洋枪洋炮,为自己争取的宝贵的时间。要知道,微软从DOS到第一款图形界面的操作系统Windows 3.0诞生,整整用了9年之久。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Windows又靠着开放,兼容,廉价的策略迅速占领了市场,Windows虽然不够好用,但构建在Windows之上的应用程序却有许多上乘之作,一款操作系统是否成功,最终要看其上有多少既好用又廉价的应用软件,由于微软不排斥依赖第三方开发应用软件,因此众人拾柴火焰高,很快便赢得了微机操作系统的统治地位,赢得了市场,再将市场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这是微软惯用的策略。微软靠着这一套路先后打趴过无数对手,屡试不爽,其中最经典的当数与网景公司(Netscape)的浏览器大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下。
在技术嗅觉上,乔布斯在盖茨之上,但在商业眼光和经营上,盖茨却要强于乔布斯。微软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盖茨想的不仅仅是打造一个产品,而是打造一个平台,当所有人都在想着如何让鸡下蛋的时候,微软已经开了养殖场,做起了养鸡的事情。
总结一下,微软依托操作系统打造了一个平台,吸引无数软件开发商在这个平台上开发产品,赚钱养家,每一个开发商在养活自己的同时也顺带养活了微软,并且使得微软的根基越来越难以被撼动。
作为用户,一旦对某款应用程序产生了依赖,也就相当于间接地对微软的平台产生了依赖,于是微软称为了行业的规则制定者,成为了分盘子的人,利用近乎整个世界的力量,把自己的蛋糕越做越大,最终称为了IT领域的罗马帝国。这样的道理讲出来十分浅显易懂,但问题在于:真正有这样远见和胆识的人却屈指可数,要知道,盖茨的选择在当时那个年代的许多人眼中是逆势而行的。
3. 小程序:类操作系统
聊过了微软,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微信,我们说微软在PC时代依托Windows操作系统打造了一个庞大的平台,那么操作系统到底干了什么事呢?一句话:操作系统连通了底层硬件和上层应用软件,使软件开发的通用化和标准化成为了可能,于是形成了规模化,形成了垄断。请看图:
那么微信“小程序”又在做什么事情呢?本质上讲,微信在现有操作系统之上又打造了新的一层,制定了清晰的框架和明确的接口,使得各式各样的应用程序不仅可以直接构建在操作之上,也可以构建在微信打造的“新平台”上,而这个“新平台”,其本质和操作系统是极为相似的,因此我们称之为“类操作系统”(之所以没有用“小程序”完整的覆盖在操作系统之上,是因为目前来看并非所有的应用程序都适合构筑在小程序之上,这一点我们将在后面谈到)。
看过2017微信公开课的朋友一定记得,张小龙本人在谈及微信“小程序”的定位时是否认“平台论”的观点的,他称微信团队希望将“小程序”打造成一个"用完即走"的工具,而非平台。
张小龙本人认为:好的应用应当是使用户用完即走的,而小程序正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归结起来就是四个词:无需安装、触手可及、用完即走、无需卸载。
这一观点遭到了许多人的反驳和质疑,罗振宇在2016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第一部分——时间战场中也提到了这一点:
2016年张小龙微信的大产品经理,神一样的人物,说了一段神一般的话。说微信有一个基本价值观,一个好的产品是用完即走,不要拉住用户的时间。好像和我们今天的判断完全相反,对吧?
今年我们公司就发生过这一幕,我们公司的产品经理跟我们讨论的时候就说,张小龙不是说的,不要牵住用户的时间,用完就走。我说呸,微信是用不完的,你怎么能相信张小龙的话呢?只要你不是微信,你在这个市场上你有什么资格那么傲娇?还用完就走!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理解马云的焦虑,今年11月份,支付宝干了一件事情,“白领日记”、“校园日记”,对吧?我个人在思想上对这种行为持批判态度,但是我的眼睛没有忍住,那天在上面花了不少时间。当然后来阿里也确实在反思,也为这件事情道歉。但不管怎么讲,从这件事情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如巨无霸一样的阿里,它也在为获得用户时间而焦虑,他要的哪是什么社交?他要的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产品那么悲摧,跟张小龙主张的一样,用完就可以走了?应该用完不走才对嘛。
还有一个悲摧的产品,美图秀秀,它就是典型的张小龙说的那种,用完就走,我用完美图秀秀不走,难道要在里面不断提醒自己我其实没那么好看吗?结果呢?结果这样一个理论上用户也达到十个亿,据说月活也有四个亿的产品,这家公司不得不跑到香港去上市。香港是一个市盈率不太高的市场。他为什么得去?因为不挣钱。所以马云看到这样的例子,他能相信张小龙的话吗?你永远也不能再哄睡一个在觉醒的人。
关于张小龙的观点和罗振宇的观点孰对孰错我不做评判,我将它们摆在这里,交给你自己去思考和判断。我想说的是,无论张小龙个人怎么规划,怎么认为,微信作为一个平台的既定事实已经坐实了的,是否认不掉的。而微信“小程序”和即将构筑在“小程序”之上的应用程序所构成的生态圈也必然会形成,无法阻挡。
张小龙本人也曾说:“作为一个程序员,我希望我不仅仅写一个程序,而是写一个可以运行程序的程序。”这个运行程序的程序,不正是“类操作系统”么?
所以,现在的微信在做和当年微软相类似的事情,为什么要开发微信“小程序”?因为腾讯想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领航者,而要想做这个领航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成为行业规则的制定者,成为舵手,成为分盘子的人。
4. 即将到来的改变
明白了上面的问题,我们再来谈谈第二个问题:微信“小程序”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改变。
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角度来分析,即企业的角度和用户的角度,我们逐个来看:
企业角度:
对于企业而言,将会有以下优势:
开发门槛降低,难度减小。之前企业想要开发一款APP,许多底层的功能实现都需要自己去完成,现在,微信提供了统一的开发框架和接口,所有基本组件和功能都是现成的,开发者无需重复劳动,只需要懂得如何调用即可。
获客成本降低。依托微信无比强大的社交流量,企业可以更轻松的获取用户,不仅如此,获取的用户对象也有望更加精准,不会再出现向70岁的老大爷推销高跟鞋这样啼笑皆非的故事。
便于推广和宣传。正如张小龙所说,只需轻点链接或扫个二维码,皆可以获取APP,此外,随着微信广告生态的日趋成熟,宣传推广的方便度还将进一步提高。
信息流通更加高效。以往各自为营的APP在成长起来之前往往不为人所知,很容易形成信息孤岛,造成信息与数据的流通不畅,但借助微信“小程序”的平台,搜索引擎可以更有效的对信息建立索引,此外,不同APP之间的信息共享也将更加便捷。
基于“小程序”的APP可以轻松跨平台。
这一切都有助于企业减少开发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三年前,微信推出订阅号,让内容生产者能够将精力更有效的集中在创作和运营之上,如今,微信又一次准备好了用户和平台,让开发者们能够更加专注的开发有趣且实用的APP。
用户角度:
对于用户而言,将会有以下福利:
减轻存储空间压力。“小程序”的诞生,对于那些手机存储空间一直告急的用户来说无疑是福音,你可以不在使用一个个体积庞大的APP,转而投向轻量级的小程序。
无需装卸,即点即用。对于一款APP,你不必再去到应用商店查找,下载,安装,删除,需要使用时在微信中点开即可。
流畅系统,远离垃圾广告。现有的许多手机APP,都会在后台开一个永远“杀不死”的进程,这是造成用户感觉手机卡顿的直接原因,如果代码优化不好,还会导致手机耗电增加,此外,APP中漫天飘散的垃圾广告也是不少用户深恶痛绝的对象,这些问题在“小程序”中都将得到缓解。
更集中的安全性。将各路APP整合到微信“小程序”中,将有助于安全的集中管控,一旦出现安全事件,相比一个个分散的小公司,微信更有可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响应,将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
然而凡事有利就有弊,目前来看“小程序”还不那么完美。对于企业而言,由于使用统一的框架和接口,APP的灵活性必然有所下降,对于部分APP,可能功能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由于依托微信平台获取用户数据,自己在数据获取上必然会处于下风,在这个流量至上,信息即价值的时代,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开发原生APP还是必要的。
对于用户而言,由于“小程序”尚处在起步阶段,许多功能都还不完善(例如目前还不支持模糊搜索),暂时还有许多体验不佳的地方。目前来看,由于生态圈的不同,安卓用户的使用体验要好于ios用户,譬如,安卓用户可以将小程序的图标添加到桌面,让它看起来真的像一个程序。
微信“小程序”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宏伟的愿景,但前进的路上也必然会遇到很多艰辛和困难,举个例子,现有ios的用户在不越狱的情况下,下载APP都要通过AppStore,只有通过苹果审核机制的APP才能够上架,而微信“小程序”的出现等于提供了一种绕过苹果审核机制的方式,苹果公司必然不会坐视不理。所以,“小程序”的成与败,还需要时间去检验。
5. 关于「小程序」的认知误区
最后,我们更正2个认知误区:
1. 微信小程序会让微信变得臃肿无比
微信“小程序”不是对原生程序的简单整合,不像有些人想的那样:我如果使用“小程序”版的京东,现有微信的空间占用就会等于原先微信加上京东的空间占用。
微信所做的事情是提供了标准化的框架和统一的接口,打个比方,如果将每个APP比作一个只会做一道菜的厨师的话,APP的用户就相当于顾客,每个厨师有自己的摊位,而我们的手机就相当于一个大的房间,为这些厨师提供摊位(空间),厨师做饭需要用到各种厨具和调味品。
在以往的情况下,顾客想要吃不同的菜就要去找不同的厨师,由于每个厨师各自为战,因此每个人都需要一套厨具和相应的调味品,这就大大的浪费了房间的空间。
现在微信做了“小程序”,相当于造了一个厨房,只提供一套精心挑选过的标准化的厨具和调味品,可以满足不同厨师做菜的需要,所有的厨师都集中在厨房里,不论谁去做菜,都共用这一套厨具(框架),但毕竟这些厨具和每个厨师之前习惯使用的还是有所区别的,于是就需要预先给出一套厨具规格(接口)供所有厨师去学习。
所以,“小程序”的诞生会有助于节省空间,微信也不会一下子就变得很臃肿,毕竟只是一套厨具而已,多不到那里去(但微信体积也会稍稍变大,因为需要缓存部分文件)。
2. 使用微信小程序会消耗大量流量
这也是一个认知误区,我们不会因为要使用一款小程序而去下载它的完整代码,微信“小程序”所做的工作是标准化和规范化,约定好的东西越多,不确定的内容就越少,在每次通行时所需要交换的数据也就越少,微信将常用组件都进行了标准化,我们在使用时和服务器交互的主要是业务数据,不会产生更多的流量,事实上,相比原先包含许多无关功能的原生APP,一些“小程序”反而会更省流量。
所以,微信这一波布局还是很良心的,如果你感觉可以方便你的生活,提高你的效率,就放心大胆的使用它吧!
从微机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再到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的使用方法和场景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回顾微信的发展历程,在IM(Instant Messaging,即时通讯)阶段,微信打出了语音通信、摇一摇和朋友圈三张好牌,在Browser(浏览器)阶段,微信依靠订阅号持续发力,如今,微信步入类OS(操作系统)阶段,“小程序”称为了它放出的第一个大招。
在这个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时代,唯有与时俱进,不断思考,不惧改变的人才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正如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中写到的那样:
在命运降临的伟大瞬间,市民的一切美德——小心、顺从、勤勉、谨慎,都无济于事,它始终只要求天才人物,并且将他造就成不朽的形象。命运鄙视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命运——这世上的另一位神,只愿意用热烈的双臂把勇敢者高高举起,送上英雄们的天堂。
ps. 欢迎与我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