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开启明历史学习,选择了好读有趣的正史书籍《明朝那些事》,没有从上次中断的部分续读,而是从头细读,因为在中断的这些时间里,曾经读过《显微镜下的大明》《大明王朝1587》《两京十五日》等小说,对明朝历史上一些人物起码从名字而言不陌生了,这次重新开读就与初读时感觉有所不同。每一次的阅读,都像老友重逢,熟悉的故事,不同的版本,在我眼中焕发异彩。
还是从明朝初代皇帝的故事开始。
凡名人出生时都有异象出现。汉高祖刘邦是其母刘媪夜梦神仙,打雷闪电,天空暗黑,祖父刘太公就看到蛟龙附身刘媪,后诞下刘邦。
赵匡胤出生时、产房内是他母亲痛苦的呻吟,产房外则有赤光环绕,还伴有异香。而出生时头生龙角,身披鳞甲的则是杨坚。在被紫色弥漫的产房里的杨坚母亲,认为是个怪胎,惊恐中将他掉到地上。
本书第一个出场的主角朱元璋,出生时也不例外地有异象。
据说朱元璋出生时产房(也就是他家那件破草房)里红光萦绕,致使邻居误以为他家失火,都赶来救火,体现出非常融洽的邻里关系。
朱元璋的父亲一看又是个男孩,那叫一个愁。那时候,朱元璋已经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父亲首先想到的就是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
刚出生的男孩,父母给他取名朱重八,重八,也就是两个“八”,所以,是不是也可以叫“朱八八”(这里窃笑一下)。
关于取名这事,古时候百姓要避皇帝的讳,因为地位低贱。在朱重八所在的元朝末期,百姓更是贱如猪狗。取名都不能用正经字,什么“刚、强、民”等等,想都不要想。
用数字取名,我想起来以前,亲戚家要把儿子儿媳妇的户口转到我所在的城市,先要落户我家,我办理了手续。看着户口本上那家儿媳妇的名字“邓六五”,感觉奇怪之余,我想了许久,也不知道这个名字有什么说道。很长时间后亲戚家才有人提起,那女孩子出生的时候,她的爷爷是六十五岁。哦,恍然,原来还可以这样取名。
这就跟朱重八名字的由来很像了,不过,现代人早没了因为地位高低而以数字取名的不得已,只是表达了长辈对小孩子的宠溺。
连取名字都低贱的元末平民,生活自然也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朱重八住在四处漏风的草屋,然后老老实实给地主放牛,就为了能吃上饭。
元朝的统治者用他们自己理解的统治方式“治理”国家,赋税、徭役重,还动不动把土地所有者杀光,把土地据为己有。在朱重八十七岁的时候,黄河泛滥,山东河南受灾,淮河流域遭旱灾和瘟疫,国家下发的赈灾物资被层层盘剥后,到百姓手里就剩下空谷糠壳,这也吃不饱呀。那年的四月,朱重八家先后有四口人饿死。
他在当地做了和尚,不为将佛法发扬光大,不为虔诚信仰,只为能有口饭吃,活下去。
於皇寺,位于安徽凤阳县,朱重八还是朱重八的时候寺庙的名字。现在,这座寺院里除了供奉菩萨还供奉一尊朱元璋的塑像,据说是按照朱元璋真实长相所制。放牛娃朱重八,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和菩萨一起享受供奉。1383年,已经叫朱元璋的皇帝,在登基15年后,重修寺庙并赐名“皇觉寺”,一直沿用至今。
阅读继续,输出不断。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