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样鲜明的对比里,你的思绪,是否会横生枝节。
那天在阳关,见识了通向天边的道路。虽然,它用木板,在黄沙边缘,开辟出较为好走的路,如同鸣沙山上,那条通往月牙泉的道路。
有的人愿意,在原始的沙窝里,一步一步,走向目的地,更多的人,则喜欢走捷径,在相对容易的坦途上,接近下一处风景。
当我随着采风的文友,先在著名的、让人念念不忘的阳关峰燧,体验岁月留下的遗迹,然后,拜谒诗佛王维雕像,再走上阳关大道时,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此时此刻,脚步变得沉重,似乎每行一步,都是叩问,都是探求。
一些过往,一些从前,开始冒头,从某个缝隙里,迅速滋生,过程奇特,令人心惊。
走过了阳关大道,又走上依山而建的栈道,感觉发生变化。
实木走道,扶手,古旧斑驳,风雨经年,岁月到处着色,不免让人喟然长叹。
左手,是不高的山,右边,是野蛮生长的芦苇,下面深不可测,远处田野,葡萄园,树木,铺向天边。
蓝天,白云,古道,秋色,从前与现在,如此贴近,又如此辽远。任你遐思,任你遥想。
眼前的独木桥,让人胆怯。是大着胆子过,还是选择,安全地从下面过,这是一个需要立即决定的事。
同行的文友中,年轻人不惧不怕,一气走过,中年的几个,心里忐忑,犹豫,也想试试。
当我大着胆子,在独木桥上,走了几步,已然惊惧的不敢向前,怕掉下去,返回已不能转身,一种孤立无援的情境,心跳加速,不由发声求援。

好像是一中的教师,敦实的男子,快步上前抓住了我,然后鼓励,没事别怕,只管向前。
有了依傍的我,感觉到安全,集中精力,走完剩下的一段。
庆幸瞬间让我开颜,劫后余生般的喜悦,蔓延到身体的角角边边。
经历了危险,余下道路,变得轻便。
而那竖立的木质旗干上,书就的名言: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就在身边。
离开车马,专注步行,这一方天地,和古人一起,感受阳关,一种苍茫体验,一些感触感言,如清泉,从心底缓缓蔓延。
人生路,定会有行在独木桥上的胆战心惊,也有坦荡大道,任你大步流星,阔步向前。
各有各的短长,体验了,才明白,世事无常。有些路,需要咬牙坚持;有些路,须和他人结伴。
一个人时,要谨慎小心,一群人时,要仔细聆听,也参与讨论。
这里有古道西风,独缺瘦马。
阳关行,让人百感交集。关于人生,道路,取舍,关于遥远,历史,现实,都如此贴近。
来阳关,参观丰富的馆藏,在阳关烽燧仰望,拜见诗人,走阳关大道,再从栈道,从独木桥走过,那种体验,只有在千年敦煌,古阳关下,才别具意义。
这一趟行走,让人感慨万千,也滋生出从头开始的豪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