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转载, 请注明出处。分享快乐叻。本文长度2000,坚持5分钟。
“你喜欢读历史嘛?”对我们而言,这是个模糊的问题,互联网时代各种穿越文学,各类架空小说。它们算是历史嘛?李老师认为是历史。史记,左传,24史是历史,我们不爱看,因为枯燥和难得找到脉络。明朝那些事,xx那些事,因为脉络清晰,通俗易懂我们都爱看。得益于互联网大潮,它降低人们读史,写史的门槛。
有本书像推理小说一样情节紧凑,又通俗易懂,会是你的选择么?今天来推荐李开元的《秦谜》,就是这样的一部著作 --以推理的角度述说历史人物- 秦始皇。
秦王朝是个迷人“帝国”,偏安一隅励精图治,一统江湖,哦...天下。一部《寻秦记》直到今天还是经典。秦嬴政始皇一出,天下一统。秦始皇生前身后围绕着太多太多不可知,《秦谜》试着解决伟大始皇的谜团。
作者其人
景仰司马迁,钦佩罗素。致力于学术创新,追求贯通文史哲的风格。受日本历史文学的影响。
历史写的如此精彩,我猜测作者受日本现代历史小说家,如宫城谷昌光风格启发。他们考据古籍,融会贯通后,选择让人着迷历史人物为主角,以细腻的文笔来重现历史。只是李老师写的不是小说,而是用史料和史实去推理历史。呈现给我们的历史即鲜活,又有说服力。
内容概要
在书中作者对历史提出了一些观点,试着解决我们的一些疑问。下面一一描述。
- 嬴政的父亲们。 -生父,仲父,假父。生父到底是谁?异人or 吕不韦。他们对嬴政影响有哪些?吕不韦第一轮风险投资异人原因。嫪毐和老板吕不韦关系是什么?假父嫪毐叛变真相,以及评叛者大功臣昌平君为何淹没史料中?仲父吕不韦继任丞相为何史记只有只言片语?李老师抛出来第一个话题就足够震撼了。
- 嬴政的表叔从丞相到楚王背后缘由?身为王子的弟弟为何加入叛军反抗秦王嬴政哪?
- 秦始皇的王后是谁?始皇死后,皇子王孙几乎被屠戮,幸存者是谁?幸存背后因由是什么? 贤能的扶苏为何被疏离,始皇真的要立胡亥为王嘛?
作者以侦探的嗅觉去探寻遗落千年的“真相”。
历史书如不了解作者历史观,就无法畅快读下去。那么,作者对历史的态度是什么哪? - 历史真相永远不可得。比如荒野中一个自行车。我们无法得知它的由来和故事。
- 历史是基于史料对往事的推想。要通过少而又少的古代史史料,解读出多而更多的史实来,必须修炼“有一分材料说十分话”的功夫。解读是基于合情合理的推理,说十分话不是满嘴跑火车,而是有科学的逻辑性.
- 历史学世界是一个“3+N”的世界。第①世界是在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我们无法到达。第②世界是通过以史料的方式对第一世界进行描述。比如出土的材料等。第③世界根据史料编纂的著作,如史记等。N世界则指基于史料、著作进行的小说。
- 历史人物行为是连续性。以秦始皇不立扶苏为太子,有人说始皇一时脑热而为。我们不排除这种原因,但从他一统天下的气魄和做事方式看,偶尔犯傻这个行为不具备连续性,大概率事件不会发生。我们排除这种可能性,没有新后续史料出来前,始皇一时脑热扁扶苏基础不存在。
- 古代史研究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点滴史料和无穷史实之间的落差,是古代史的宿命,也是古代史的魅力,我们必须不断地通过联想作连锁式的考证,再用合理的推测去填补历史的空白。
对历史的看法
“历史,是什么?”它是失去的过往;它是曾经的现实,它代表过去又照耀未来。
现在流行一种思潮:为xxx翻案。在我看来,可做但不必须做。人们心里只会相信自己判断,主观的意象难以撼动。人这个物种的优点是:主观意象会自动升级,原本心底的真理会坍塌,而谬论会是主旋律。非要非此即彼,那是扛精和球迷才做的事。非要说始皇是个丑逼....那是你认为,不要强加给其他人。
历史是过去,纠结好人坏人,他们都不会从棺材板跳出来跟你撕逼。历史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个鲜活事件:社会盛世,杀伐征战,民不聊生,安居乐业.....而这些事件不断的循环重复。以史为鉴,为何还如此哪?
因为人,没人站着上帝视角筹划每个人的行为。趋利避害是个人最优选择,而社会的负反馈引起群体副作用。工厂排污,工厂利润上升。社会以各种环境污染和疾病反击。
以连续性思维分析事件。偶发性背后一定是连续性的原因。
-现实的意义。如何指导工作
这本书让我们了解始皇真相是次要的,它教会我们以有限的客观资料和主观想法结合去思考。历史如此,生活和工作也是如此。
在数据过载的时代,我们所见所闻。见不到全貌。收集资料,甄别真假,联系现实进行合理的推测才是读这本书重要意义。
软件从业人员解决问题耗费了我们大好青春。那么,如何快速定位哪?建立完整的软件基础设施不现实,自动化分析问题:不是什么都能人工智能。最后,面对有限的有限的信息,“大胆猜测,小心求证”-是快速解决问题秘技。谨小慎微的分析只会事倍功半。
最后,历史书有很多种,"而一本以非常畅快的方式读完的,这是第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