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常看到小花一丛丛在绿植带中招展。15年前,也是这样走着,突然兴起,想仔细看看它。蹲下去,靠近了,这花:花瓣如雪般白,透出丝绒的光泽,娇嫩得令人不敢触碰,看着很是单薄,却又有力地伸展着,充满了活力,有序排列着的鹅黄色的毛绒绒的花蕊,逗引着蝴蝶、蜜蜂前来,努力地绽放着生命。太让人惊叹了,一朵路边毫不起眼的小花,细看却如此美丽、精巧。
上月初,在三峰禅寺请教寂静禅师:“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他答:“你活着,不就是意义吗?”回想起那朵小花,它不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回答着这个问题吗?
上网查了一下,小花的名字叫做葱莲,花期7月~9月,每朵花的开放时间2天。
晚上出门遛狗,抬眼,看到一轮弯月清朗地挂在蔚蓝的天边。
看到这月,我想起了1992年的一次团建活动。周末,一群人骑着自行车,目标:太湖,内容:吃、住、玩。
活动的主项已经全都忘了,只记得大家吃过晚饭后商量着接下来做什么,其中十多个人想出去散步,领略渔村的静谧。
延着一条简陋的只能两人并行的水泥路,大家随意聊着天,向着湖边走去,七拐八绕的,小路走到了尽头,眼前突然间出现了一片开阔地,地形向下,斜斜地铺向湖边,零星的太湖石散在落湖面近岸处,天空纯净,没有一丝云彩,远处,离着水面很近的天空中,一轮巨大的满月晃耀着,水面被月照出一条潋滟的光带,像是一条光砌就的路,延着它一直走,就可以走到月亮上去。
大家安静地四下散去,三三两两坐在斜坡上,耳边只余湖水拍岸的声音。很久很久,不愿离开。
当时,身边伙伴似乎并不存在,自己也已似乎不在湖边,只余明月,只余宁静和震撼!
葱莲依旧美丽,月亮依旧清朗。却再无法震撼到我,是因为常见吗?
那么,想想并不常见的日出吧。我看日出的地点遍及黄山山顶、阿里山半山、普陀海边、泰国云来台、日本富士山……看着太阳从海面庄严地慢慢升起,从雾气中包含着力量喷薄而出,从云层中像只淘气的小猴猛然跳出。然而,这些景,仅仅只让我发出感叹:壮丽。
同样,各色花展看过不少,似乎颇有些珍惜品种,自己种的花,千难万难地总算开了几朵。但,依然只是欣赏地夸一句:真美。
词语的贫瘠反证了情感的贫瘠。不合理呀,我这是怎么了?
感叹壮丽,夸奖漂亮的同时,我在做什么呢?拿起相机,构图、光线、背景、人物,按下拍摄键。
那时的景,留了下来;那时的人,留了下来;那时的景和人同框,一起留了下来。我的头脑在忙碌着,仿若正在创造着美丽和精彩。现在,盯着这些照片,我看到上面隐约浮出了四个字——到此一游。景到此一游,我到此一游,我们在那时那地相遇,这份机缘却仅变做了一张照片,入了我眼,未入我心。
现在,看到美景,美物,甚至美食,我们都会习惯性地拍照,把瞬间定格、留住,方便自己日后翻看,方便与人分享。我们真正想要留下的,是保存在照片上的景色还是保存在心中的景色?有多少感动,在拿起相机的一瞬消失了?
很庆幸,那朵小小的葱莲太过平凡,当时只顾着惊叹,没有想到要拍照,这让我在15年后,仍能感受到它精致的美和旺盛的生命力。
很庆幸,92年的手机还是奢侈品,那轮明月就在不期然间入了心,让我在30年后,仍能如此清晰地回忆起当时的画面:湖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