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在苦恼,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有那么多负面的情绪,为什么就不能做一个开开心心的不哭不闹不发脾气的小孩。其实家长不知道的是孩子的情绪不是空穴来风,它是在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会情绪的掌控和智力的发展同样的重要。
那如何才能成为智慧型家长?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情绪,并有技巧的关照孩子的情绪呢,同时也学会合理的表达自我的情绪?首先,当孩子有情绪时我们应该具备同理心,懂得换位思考。接受并理解孩子情绪的存在,愿意倾听孩子的感受。很多时候孩子因为表述的问题,很难把内心的感受表达清楚,那我们作为家长就有责任教会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以下有一个小技巧,用一个句式合理的表达情感:此件事(叙述事件)让我感到(阐述感觉)以至于(说出影响)。当然如果我们家长自己有情绪也需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让孩子能清楚的理解到事件对我们产生的影响,例如:孩子很晚都在看电视不做作业,妈妈对此很愤怒,一般的表达是把孩子训斥一顿,但是效果往往不好。用上述句式表达就是:“孩子你这么晚都在看电视不做作业(只叙述事实,不带情绪)我感到有点担心,因为这样看电视等下再做作业就会做到很晚,太晚睡觉对你的身体不好,也会影响明天正常上课。同样的让孩子也学会这样的表达方法,通过合理的方式叙说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回避或用其他不良方式排解。
除了合理的表述方式,我们也需要学习如何正确的关照自己的情绪,宣泄自己的情绪。比如在愤怒来的时候用正念的呼吸法,正念的行走法。通过感知身体与周围的环境以此来平复内心。同样的也可以通过运动、唱歌、绘画等方式为负面情绪找一个出口。
我们作为家长要明白,孩子还很小,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要如何面对失败与挫折。在困惑面前他们总是在努力的尝试找寻一个突破口,而当孩子们败下阵来往往会很沮丧。所以家长需要让孩子明白很多时候自己的心意就是不可能都被满足,我们需要接受失望。那家长在孩子的面前就不能永远扮演一个权威者,我们也需要把自己的情绪展现给孩子,通过正确的表述方法让他们感受到我们也会有负面情绪,而产生情绪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当孩子们有情绪时我们需要先关照情绪,再解决事情,不急着判官司讲道理。和孩子一起面对并接受结果。倾听孩子对那些感受的描述。情绪本身没有错,只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为情绪找出口。当孩子不知道如何做或做错的时候,家长就需要引导孩子去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方案。这样会让孩子更积极的面对这件事。例如:“我知道弟弟抢了你的玩具,你很生气,但是用打他这样的方式并不能解决问题呀,因为你发现他也会打你,而且你们也没办法再做好朋友。”让孩子明白,所有的感受都应该被接受,而有些行为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最后与孩子一起探讨这件事的解决方法以及如果此事件再一次发生该怎么办?“那如果下一次弟弟要玩你的玩具你应该提前说些什么呢?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如果要玩玩具你和弟弟能不能商量出一个轮流玩或一起玩的办法?”让孩子清楚为了避免使我们最后产生不满的情绪那我们在之前就需要做些什么,思考些什么。情绪不应该被挤压,同时也不可以规避。用正确的方式与情绪共存,接受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