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这段古文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对,它就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所作的《师说》。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之所以能成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被苏轼评价“文起八代之衰”。一个“勤”字、一个“苦”字,是相伴其左右追随终生的吧。
韩愈三岁丧父,从小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他一直刻苦学习,七岁言出成文,十三岁就能写文章。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韩愈的作品非常丰富,现存诗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肌肤生鳞甲,衣被如刀镰。气寒鼻莫嗅,血冻指不拈。
浊醪沸入喉,口角如衔箝。将持匕箸食,触指如排签。
侵炉不觉暖,炽炭屡已添。探汤无所益,何况纩与缣。
从韩愈的《苦寒》的这几句诗可知,韩愈的生活环境和物质条件是何等的恶劣、艰苦。在如此恶劣、艰苦的环境下,他却创作了如此多的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不尽于此,同时他还不忘自己的思想追求,匡扶社稷、关心百姓,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在屡遭贬谪后,依然初心不改,赤心国上,忧国如家。此等学识、献人精神令人仰止。
长庆四年(824年)八月,韩愈因病告假。同年十二月二日(12月25日),韩愈在长安靖安里的家中逝世,终年五十七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次年三月,葬于河阳。
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韩愈一生坎坷不断,他的政治抱负,文学成就,留给后人丰富的精神、文化双重遗产。
一勤天下无难事。这是韩愈留给我们的最好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