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
这里所说的行为,属于“无意识差错”,是指机关工作人员在无意识或者不认为是错的情形下发生的。所谓“忌”,是因为看上去错误不明显,对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来说未必是“忌”,在有些机构和部门也不是问题,但在国家机关里就不适合……
【01】官场“潜意识”行为与规则
公务员是否只是一个职业?
个性特长是否符合机关要求?
按规章制度办事,还是以领导意思为主?
……
大部分人认为,进入体制成为公务员,意味着往后的生活有了保障;工作时间稳定没有996、007,薪资福利待遇好,工作也是铁饭碗……除了不好晋升几乎看不到什么缺点。这个圈子也经常流传一句话,40岁之前不到科级,之后晋升已是无望。
能考进体制工作的人,都是经过选拔,从万千竞争者中杀出重围,然后成为一个个备选者,转正是一道考验,后续升职又是一道考验,除了工作能力、背景、为人处世的价值观,剩下的就是行为规范是否合格了……可惜在此职场,“新人”总是触犯规规则。
规则,是运行、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
所谓规则,是对应于社会动物而言,为协调个体、自然、社会之间,对内或对外的各类关系,以维护共同利益而形成的基本约定。
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不成文规定。而更多的时候,规则是得到每个社会公民承认和遵守而存在的。行为规则要有助于一种秩序的型构,必须满足下述两个条件:
第一,个人遵守这些规则;
第二,个人运用这些规则去实现他们自己的目的,而这些个人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则是那些确立这些规则或有权修正这些规则的人所不知道的。
本书的作者认为,这本书先是来自讨论、请教,身为一个过来人为后辈讲经验、讲教训,后来,为了让国家公职人员更符合职责、少走弯路,便把这些年的所讲、所说,整理了出来。
【02】何为机关36忌
笔者看完本书后,便就此提炼出几个精彩的点;
36忌之一“没有没有”
“没有准备没有尽责”
这句话乍一看,像是谦恭但是深入思考后便发觉,这是表示没有准备的话语,领导看完过手的文件材料,就会产生问题,想要与下属讨论。这时如果说,“没有没有”,不就失去了一次展示机会。领导不想问,在职责范围内,也要尽量表达自己的意见,说说自己的看法。当然如果真遇到问题,研究过但不知道说什么,说“没有”要比“没有没有”要好一些。
36忌之二“我不行我不行”
“真要不行了,那可是你说的”
领导与下属所站的角度不同,下属认为这个机关讲究层级秩序,让我先上台领导怎么办?我能力差,上去给领导丢脸怎么办?其实这些都不是问题,领导就觉得,这么多人为什么给你说,让你上;我看好你给你锻炼的机会,你说的好你就是代表了,你说的不好有问题,这次注意下次努力。毕竟机关工作经常要到场面上去,何不早点锻炼呢。
36忌之三“事必不回复”
“可以不发,不能不会”
一个人怎么才算可靠,从小事做起。比如:给别人传递一个消息,传递完之后;只是简单的回复,在或是不在,这显然是不行的,因为什么?因为没尽力,没有试试别的方法,没有更具体的信息,大概多久这个留存信息会被接收到。如果现在就要联系,还有什么办法能够联系到。《把信送给加西亚》为什么火,主角罗文的信用,体现了人性的光辉。
大事看能力,小事看品格,小事都靠不住,大事还敢托付吗?工作上,“事必要回复”这是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体现。
36忌之四“拖拉误事”
“误了人家事小,误了自己事小”
领导交给你事,让你抽空办了,这时你以为是什么意思?是指我有时间了就办了,还是立马想办法给办掉,部分新人会理所当然以为这件事不急,除非领导说明的“不急”,“缓办”的事,其实都是立刻需要办的,机关单位人可能不急,但事情急。
通过办好他人交代的事,养成良好的品格习惯,树立良好的品格形象。
36忌之五“当场声辩”
不服管理的错误表达
“抱歉,我来晚了”,“重要会议怎么能迟到”“路上车堵了”……完了出事了,一般来说出现问题,也有理由当面抗议,但最好不要,因为当场声辩,它的本质是不服从管理,而不是没有道理。道理分为大小,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除非有意表达这种情绪,否则就没有道理这可能将矛盾激化。
行政机关的重要规则,层级管理。这是行政有序的高效保证,公开场合领导的批评,一般不能当场声辩,这是机关纪律的要求。批评不当也是采取事后协调弥补的方法。
36忌之六“不上问”
学习型干部没有这一条
机关有不成文的规则,尊卑有序。作为下级,不好意思去向上求教,机关领导大部分是长辈,虽然不能随便向上发问,但他们的知识、处理事情的方法,做人之道却是我们虚心学习的点。要观察,要勤思考,这样才能更好的进步。
要发言,可以先主动征求他人意见,先不说有没有比较中肯的意见,这一举动就能让大家从心里认可你,这一点比内容要重要的多。
36忌之七“越级行事”
如果你被越级了,就知道越级行事的弊害
“越级行事”分为两种,一是下对上,一是上对下,下对上越级行事,会让直接上司与当事人产生隔阂,不利于建立正常的上下级关系。上对下,则会破坏机关秩序。领导带头也会给下面人起到不好的影响。越级行事跟个人意愿没有关系,要了解政府机关的性质,才会明白为什么不能越级行事。
越级行事可能会带来实用的功利,但风险也很大,如果说能够及时的沟通、报告和解释,可以把问题和错误减到最小。
36忌之八“逆反逞能”
干部不成熟难免,机关不成熟难办
为什么喜欢顶撞上司,这是为了向同伴表现自己“胆量”,但是没有意义,反而会破坏,影响关系。要摆正位置,认识自己,搞清楚我是谁;二是要知错就改。顶撞没关系,但要意识到错误要马上纠正。因为这些都是可以原谅的,没有什么过错,逆反逞能而已。
告别青涩的过去,走向成熟的未来。
36忌之九“触犯逆鳞”
触犯底线,互利共赢
“逆鳞”实质上市价值观的反映。价值观有重精神的,也有重物质的,不同的价值观就有不同的“逆鳞”。只要这个逆鳞,与公共利益不相冲突。那么我们都予尊重,也能包容。人与人行为的不同,最根本的还是价值观的不同。
提高自身的探知能力,更好的尊重别人。
36忌之十“皱眉苦脸”
没有人待见皱眉苦脸
所处位置不同,从事工作不同,言行举止不能随性所欲,因为政府机关的公务员,他的形象是代表着组织机关的形象,不能皱眉苦脸,要和颜悦色去面对一切。这是个人和机关的形象,也会影响机关的文化和工作氛围。领导的行为、形象,体现了价值观的不同认知。
积极的面对生活,这样能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能更好的完成工作。
36忌之十一“低头含胸”
做个有出息的公家人
精气神是什么样的,外在表现就是什么样的,低头含胸这就是不自信的表现。人们有种悖论心理,才能上认为自己很强,在外貌上对自己评价偏低;主要是对比的对象不同,喜欢和差的人比才能,与明星比长相。这样比,自然越比越不自信。公家人要是不自信,民众看了自然就没有信心。
外表行为的作用很大,要注意。
36忌之十二“低声细语”
发言讲话都惜力,尽力服务难指望
言为心声,如果要表达你的思想,一个明确的思想,就要用心说出来,不但要让人听清楚,还要用心用力气。为什么作为政府机关,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具备社会动员的号召能力。大声讲话是机关工作职责的要求。控制音量的同时使出力气这是种尊重。
通过语言的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表情达意,让思想更有力量。
36忌之十三“唯唯诺诺”
因为本人看不见,所以需要提醒他
行为上的表现,体现了思维的错误,卑躬屈膝意味着发自内心的一种自卑,从内心中不认可自己,这是极其不好的;不自重损害了自身形象,也损害了机关形象。也只有在不良的机关文化环境中,才会看到这种现象;政府机关的层级管理,讲求下级服从上级,这是纪律也是规律。但机关的公务员,都是国家公务人员,相互之间没有人身依附关系。
改变思想,待己待人要注意自重,得体和尊重,这样才不会让他人轻视。
36忌之十四“时髦打扮”
时髦打扮无可厚非,只是选错了地方
政府机关不是某一个阶级或团体的代表,也不是某一种文化的代表,政府机关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代表着占人口最大多数的主流文化,所以穿着上就不能偏离主流。机关干部穿着随意,侧面反映的是对自身身份认同的困惑。
穿着符合身份,要符合广大人民的审美
36忌之十五“伶牙俐齿”
能说会道总有理,但不能在机关里
辩论赛注重口才的表达,谁辩论能力强算谁赢。但政府机关不需要,因为政府机关是整个社会的组织者,它通过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国家社会的政策稳定与健康发展。机关工作需要理性、克制、协调和共赢。伶牙俐齿可能帮助你进机关的门,但未必能帮你做好机关的人。
学会共赢,理解机关工作与伶牙俐齿关系的钥匙。
36忌之十六“视而不见”
你的眼里没有我,我的心里没有你
为什么“视而不见”?主要是“没心”,视而不见的背后是心太小,心里只能装下一点小小的自己。政府工作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要做好政府工作,就要能够关注前后左右,照顾方方面面。如果明白做好这个职责,就会自觉要求自己做到眼中有人,眼中有活。
视而不见不用心,学到的东西就不多,进步肯定慢。
36忌之十七“说出个话”
分清家庭的格、社会的格和机关的格
说出格话首先是思想认识上有问题,把自己的言行完全混同于社会上的一般人,不知道自己的言行受到机关规则的约束,关系着机关的整体形象;有人说政府机关的干部缺乏幽默感,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不能乱幽默。
在机关工作,话语要注意,因为代表的不是你个人。
36忌之十八“变脸表情”
如果你能看见自己的变脸表情的话
变脸表情虽然是外在的,但它反映出来的却是思想品格的问题。避免变脸表情,首先要从心理上加以改进。要真诚自然,与人为善,一视同仁,不能势利,不抖机灵。俗话说面由心生,你的变脸表情道出了你的扭曲性格,感情不真,笑的再灿烂也是假的,因为不是发乎内心。
“两幅嘴脸”,很能损害个人形象和机关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