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学习总结

本周技术学习周总结:MyBatis与SpringMVC核心知识梳理

一、MyBatis框架核心要点

本周重点学习了MyBatis的基础使用与核心原理。作为ORM(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它通过XML或注解配置实现Java对象与数据库表的映射,避免了繁琐的JDBC代码。

• 核心配置与映射文件:理解mybatis-config.xml中数据源、事务管理器等全局配置,以及Mapper.xml中select、insert等SQL语句的编写规范,尤其注意resultMap对复杂字段映射的处理(如数据库字段与Java属性名不一致时的手动映射)。

• 动态SQL与参数传递:掌握if、where、foreach等动态标签的使用场景,例如在条件查询中通过if test动态拼接SQL;参数传递时区分单个参数(直接使用)与多个参数(通过@Param注解或Map封装)。

• 缓存机制:了解MyBatis的一级缓存(SqlSession级别)和二级缓存(Mapper级别),明确缓存的生效条件与失效场景,以及如何通过flushCache等属性控制缓存策略。

二、SpringMVC请求与响应处理

SpringMVC作为Web层框架,本周深入学习了其请求响应流程与参数处理机制。

• 请求处理流程:从浏览器发送请求到DispatcherServlet接收,再由HandlerMapping、HandlerAdapter等组件分发至Controller处理,最终通过ViewResolver渲染视图,整个流程的组件职责划分清晰,体现了MVC模式的解耦思想。

• 参数传递方式:

URL参数:通过@PathVariable获取路径变量(如/user/{id}对应方法参数@PathVariable Long id);

表单参数:@RequestParam接收普通参数,@ModelAttribute绑定表单数据到Java对象,需注意参数名与对象属性的一致性;

JSON参数:通过@RequestBody直接解析请求体中的JSON数据,需配合Spring的Jackson依赖实现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 响应处理:使用@ResponseBody直接返回JSON数据(如接口响应),或通过ModelAndView跳转页面;响应格式可通过@RequestMapping的produces属性指定(如application/json)。

三、实践与问题总结

在实战练习中,通过整合SpringMVC与MyBatis完成简单CRUD功能时,遇到了参数类型转换异常、SQL映射错误等问题。例如,MyBatis中#{}与${}的使用混淆(前者防SQL注入,后者直接拼接字符串),以及SpringMVC表单提交时日期格式的解析需添加@DateTimeFormat注解。通过调试日志与源码分析,逐步理解了框架底层的参数校验与类型转换机制。

四、下周学习计划

接下来将深入学习SpringMVC的拦截器(Interceptor)与异常处理机制,结合MyBatis的动态代理原理,探索框架扩展点;同时着手练习复杂业务场景下的事务管理(如Spring声明式事务),为后续学习微服务架构打下基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